常盛春觉察之道课程

admin 0 0
常盛春觉察之道课程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常盛春老师《觉察之道》课程 网盘分享


常盛春老师 养育卓越孩子三步法30天训练营

常盛春老师【共情心理学28天系统训练】

常盛春老师《觉察之道》80天课程


常盛春老师《觉察之道》课程 网盘分享




尊崇 道德以义为乐,就可以宣扬自己的主张了。所以士人再穷困也不要失去 自己为人处事的操守,发达了也不要偏离自己的人生追求。穷困时不失 去为人处事的操守,士人就能做到无愧于自己。发达了也不偏离自己的 人生追求,百姓也就不会让他失去威望。古时候的人,如果得志,就会 惠泽给百姓;如果不得志,就修养自身以作为表率。穷困时独自善待自身,发达时兼顾善待天下百姓。

孟子的这番话的重心在“道”和“义”。现在再回顾一下什么是道。 “率性之谓道”,即遵从人的本性去从事各种活动。什么是义? “义者, 宜也,尊贤为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义也”,即尊重  有贤能、有德行的人,行为合乎世道准则,懂得羞耻、善恶。道和义都  是儒家推崇的个人自身修养方面的内容,终极目标就是把人修炼成具有内圣外王人格的完人。在这里,孟子针对的对象是“士”。

什么是士?《后汉书·仲长统传》上说:“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即 因个人具有才能和知识而受到重用的人。所以,士在社会中都是具有一  定职位和身份的人。以儒家修身的观念来看,士当处在常人和君子之间。 从这里就能看出孟子的用意何在了。社会的安定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的法令法 规的推行要靠他们,儒家推崇的道德理想和礼仪形式能够在天下得到宣扬也要靠他们。他们与君子不同。

对君子做出具体论述的始于孔子。儒家推崇的君子,是一种理想化 的人格,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并且是一种自觉行为。 一般来说,孔子  心目中的君子首先是一个知书达礼的读书人。而士,既可称为有职业的 人士,也可理解为一个社会阶层。这个阶层从社会地位上来看,在我国 商、周时期指的是贵族的最低一级,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从儒家推崇的道德操守上来看,介于已经脱离小人趣味且具备一定品德  操守的人与君子之间。他们距君子所差的就是没有将仁融入心性。士是 整个社会中的一种不可替代的阶层,对于他们,儒家要想将自己的德治 和礼治天下的目标实现,就不能绕过他们。对他们有何要求呢?与君子  必须将仁融入心性不同,孟子对他们的要求是必须懂得什么是“道”,而且在懂得“道”的基础上再去行义。

孔子曾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士的行为取舍中,该选 取什么样的道呢?这可从《孟子·滕文公下》中有关大丈夫的标准中化解出来。

首先要做到贫贱不能移,即在贫困卑贱的处境中不动摇和改变坚强 的意志。贫穷是人性中排斥的成分,但又是人生际遇中往往排斥不掉的 一种生活状况,其极端处能威胁人的生存。贫穷是人生的低潮部分,处 在贫穷之中,人的心性无疑是受到压抑的。这时,人的选择无不是试图 改变它们,即常言说的穷则思变。但是,现实往往是,不论人怀着怎样 良好的愿望,付出多大的努力,始终无法改变贫穷。当这种状况无限拉 长时,考验人的意志的时候就到了。这时,首先就让人看到了人生的负 面,有了诸如人穷志短、坑蒙拐骗之类的不良现象。这时,如果是君子

呢?  “君子固穷”,所以不用担心会出现败德背道甚至丧尽天良的事会发生。对于士呢?他们本该是有一定操守、有一定志向的人,他们自然会 有耐不住清贫的时候。所以,孟子就希望他们能做到“穷不失义”,要有 羞恶之心,不去做违背世道准则的事。并且,还要学会“独善其身”,不去做违背良心的事,不与道德败坏的人同流合污。

坚守贫穷,不改气节,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一旦做到, 无不让人肃然起敬。比如说,战国时齐国的那个不受嗟来之食的农夫,

虽未留下名姓,但他往往比那些以圣贤自诩的人不知要高贵多少倍。

其次要做到富贵不能淫,即身处富贵之中不能放纵身心,不能暴殄 天物。荣华富贵是人性中向往的成分,也可说是人追求的生活目标的最 高情形。如何对待富贵?在这方面,中国人似乎想偏了、走偏了,以致 于把富贵当做了一种罪恶。儒家包括孔子的学说当中,从不排斥人们对 富贵的追求,他们所反对的是追求手段上的不义——“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和获取方式上的无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追 求富贵是符合人的心性的。那么,该怎样对待富贵呢?孟子认为,对待 富贵“不能淫”,通俗地讲就是,有钱不能放纵,有钱不能任性,不能为 富不仁。富贵了,就该把道义放在心头,不做败坏人伦道德的事,不做 伤风败俗的事,不做丧权辱节的事,不让利欲熏心,而应该有悲天悯人 的情怀,有同情不幸的良知,更要有兼济天下的心胸。这也是孟子对士的要求。

贫贱和富贵可说是人生中两种极端的生活状况,处在其间的人自然 有着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孔子对此的观点是:“素富贵,行乎富贵。素 贫贱,行乎贫贱。”这也是他对君子的要求。可以说,如果严格按照孔子 和孟子的要求去对待,那么,这样的人生必然是坦荡的、无愧的,也必是充实的。

另外,还要做到的就是威武不能屈。在强权、强势面前,个人的实力往往是极其有限的。这时,出现的情形往往就是,要么顺从权势,要么坚守气节。做到前者, 一时能获得荣华富贵,但气节有亏;做到后者, 气节虽保全了,但往往会付出身家性命的代价。这时,该怎么取舍?孟 子认为,应做到“舍生取义”。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历 史上,多少人做到了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 事迹。荆轲别易水,舍身刺秦王;蔺相如大义凛然,完璧归赵;文天祥

鄙视威逼利诱,英勇就义……

人生总有许多追求,总会遇到顺境和逆境,总会处于各种变化之中。 在这些状况之中,该如何面对?孟子给出的答案就是,修养身心,固守  本性,端正自我,以良好的精神风貌适应社会,以积极的进取精神奉献 社会,忘掉权势,不畏权势,不阿谀奉承,不谗谄媚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穷困时独善自身,发达时兼顾天下。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在今天对于人格修炼仍有积极意义,如今它也有必要成为普天下之人的一种处世信条。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1233.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