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斗说字 百家姓人际关系智慧课

admin 0 0
文斗说字 百家姓人际关系智慧课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文斗说字《百家姓里的人际关系智慧》 文斗说字 百家姓人际关系智慧课  网盘分享

《周易》以为天地万物的变化,都由于一个“动”字。何以会有动呢?因为天地间 有阴与阳两种原力。


文斗说字《百家姓里的人际关系智慧》文斗说字 百家姓人际关系智慧课   网盘分享




这两种原力互相作用,互相冲突,互相推挤,于是生出种种运动, 种种变化。不必用现代哲学观去阐释《周易》。中国土生土长的《周易》,自身说明自身。“一阴一阳之谓道”,多么精辟!进一步我们比较老子的“道”和《周易》的“道”。

老子所设置的“道”,是他对经验世界的体悟和抽象。所以其“道”:

(一)有时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亦即宇宙本体。

(二)有时是指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三)老子的“道”是对于经验世界的抽象。然后“再抽象”:它超出天地万物, 但又周行于天地万物之中;它产生于天地万物之先,且超越天地万物(这是一种 “隔”),但又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这个“再抽象”,太微妙了,不容易说得明白,老子给出一个“无”字。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这就是“无”的具象。

《周易》所提出的“道”,和老子的道不同。“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与天地准,故 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所提的道很具体,没有超出经验世界。而老子的道,虽然

来之经验世界,但虚拟为抽象的观念。

老子的道和《周易》的道,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然而问题并不这样简单。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的“一”,等同于“有”,等同于《周易》的“太极”。但老子在“一”之前提 出一个“道”,这个“道”即是“无”。老子哲学的精彩部分,就是在“有”之先,提出一个“无”。这个“无”既具体又抽象,这是《周易》所不及。

道无始,无始的极为无极。

从时间底观点而言之,无极为既往,故不知即不能言。

无极为无,就其为无而言之,无极为混沌,万物之所从生。

无极为极,就其为极而言之,无极非能而近乎能。

共相底关联为理,殊相底生灭为势。

无极为理之未显,势之未发。

个体底变动,理有固然,势无必至。

个体底共相存于一个体者为性,相对于其体个体者为体,个体之殊 相存于一个体者为情,相对于其体个体者为用。

情求尽性,用求得体,而势有所依归。

情之求尽性也,用之求得体也,有顺有逆。

顺顺逆逆,情不尽性,用不得体,而势无已时。

变动之极,势归于理,势归于理则尽顺绝逆。

道无终,无终底级为太极。

太极为未达,就其可达而言之,虽未达而仍可言。

自有意志的个体而言之,太极为综合的绝对的目标。

太极为至,就其为至而言之,太极至真、至善、至美、至如。

太极为极,就其为极而言之,太极非式而近乎式。

居式由能,无极而太极。

无极而太极,理势各得其全。

就此全而言之,无极而太极为宇宙。

太极绝逆尽顺,理成而势归,就绝逆尽顺而言之,现实底历程为有 意义的程序。

无极而太极是为道。

最崇高的概念的道,最基本的原动力的道,绝不是空的,绝不会像“式”那样的空。道一定是实的,可是它不只是呆板地像自然律与东西那样实,也不只是流动地像情感与时间那样的实。道可以合起来说,也可以分开来说, 它虽无所不包,然而它不像宇宙那样必得其全然后才能称之为宇宙。自万有 之合而为道而言之,“道一,自万有之各有其道而言之,道无量”。“道二,仁 与不仁而已矣的道”,照本书底说法,是分开来的道。

从知识这一方面说,分开来的道非常之重要,分科治学,所研究的对象都 是分开来的道。从人事这一方面着想,分开来说的道也许更是重要,“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道都是人道,照本书底说法,都是分开来的道。可是,如果我们从“元”学底对象着想,则万物齐一,孰短孰长,超形脱相,无人无我,生有自来,死而不已,而所谓道就是合起来的道,“道一”的道。

这里的道是哲学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这两句话是命题与否颇 不敢说。我觉得说这两句话的时候,我们不容易马上就开始说解析的话。从 情感方面说,我总觉得印度思想中的“如如”最“本然”,最没有无人底界 限。我们既可以随所之而无不如如,在情感方面当然最舒服,中国思想中的 “道”似乎不同,我觉得它有由是而之焉的情形。有“是”有“由”,就不十 分如如。可是“道”不必太直,不必太窄,它底界限不必十分分明;在它那

里徘徊徘徊,还是可以怡然自得的……完全吃透《论道》,就越出本文范围,现在我们去理解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二二。

金岳霖的《论道》是建立在东西方哲学以及逻辑学基础上,即西方哲学·东方哲学 ·逻辑学·创意四个方面组成。老子提出“无”和“有”哲学概念。   《周易》提出“太极”。老子的“无”而形成的“无极”概念,是非直觉的、遥遥领先于西方哲学。

现在解释无极而太极:

(一)无极是无;太极是有。无不是绝对的无,而是混沌。在时间轴上,无极是无始的极;太极是无终的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1331.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