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卫萍经济学思维30讲

admin 0 0
靳卫萍经济学思维30讲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清华大学靳卫萍老师:经济学思维30讲  网盘分享

在较弱的程度上对  于思想也同样适用。思想就是对某个对象或事件的认识, 可是,由于每个人对于这个对象或事件都处在不同的关  系之中,


清华大学靳卫萍老师:经济学思维30讲  网盘分享




因此,他们的认识也是不同的,但他们往往用同样的语词说着不同的意思。

譬如说,许多人都在说这句话:“曹雪芹是中国最伟 大的作家。”可是,不同人用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往往有很 大的不同。对于后世读到《红楼梦》并为之感动的无数 读者来说,“曹雪芹”这个词意味着这部令他们感动的小 说的作者,而他们之所以感动的原因和程度是千差万别 的,他们口中说出的上面那句话的意味和分量也因此而 千差万别。对于从未读过《红楼梦》的人来说,如果他 们说这句话,那意思无非是说:“我曾经听人说过‘曹雪

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这样一句话,不过我不知道曹雪芹是谁,他为什么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

也许你会说:这只表明不同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同, 但这句话本身是应该有确定的含义的,这个含义并不因  人们理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事实上,有些哲学家正是  这样主张的。然而,另一些哲学家会问:究竟什么是这  句话的原意呢?是第一个说这话的那个人所想表达的意  思吗?可是,他的意图只存在于他的意识之中,我们完  全不可能确切地知道。而且,即使能够知道,也没有理  由把它当作确定这句话的含义的尺度。是这句话所指示  的那个事实吗?可是,并不存在不需要经过解释的事实,而经过解释,事实便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自古至今,对于语言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看法,可  以分别用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和高尔吉亚来代表。巴  门尼德认为,在语言与思想之间、思想与对象之间有着  严格的对应关系,语言表达确定的思想,思想指向确定  的思想对象。高尔吉亚则认为,恰恰相反,在这三者之  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他提出了著名的三原则: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即使有某物存在,也无法认识;第三,即使可以认识,也无法向别人传达。语言所传达的只是 语言,而不是思想,更不是对象。直到今天,还有一些 人分别坚持这两种极端的看法。不过,更多的哲学家似 乎宁愿选择一种比较温和的看法,既不相信语言有绝对 确定的含义,也不认为语言完全不能表达思想,而是主 张我们可以在实际的使用中大致确定语言的含义并互相交流思想。


人们有时想象有一个最伟大的、无所不能的心灵, 叫做上帝。上帝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就看你信不信, 相信也行,不信也行,这都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然而,喜欢无事生非的哲学家提出了这样的怪问题:你  真的有理由确信他人也有个心灵吗?这种问题听上去多  么荒唐,难道我们与之打交道的那些人没有心灵吗?这  可是我们每天的正常生活呀!(总不能说我们接触的人其实都是些动物或者机器吧?)

不过,哲学家会马上告诉你,他也完全相信他人都 有个心灵,但是要证明这一点却有些难。我们总不能平 白无故就相信某种事情,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不相信 一张桌子和一只青蛙有心灵?看起来,我们必须想点办

法来证明他人是有心灵的。首先,可以注意到,桌子、青蛙以及别的东西长得和人不一样,而他人和我们一样都长的是人的模样。不  过,形态上的异同并不是一种非常可靠的证明。假如人  类制造出一种在各方面都与人惟妙惟肖的机器人,我们  能说它和我们一样有个心灵吗?进一步说,形态上的相  似不能引出必然的推论,而只是好像有些道理的假想。所以我们还需要更有力的理由。

不难发现,因为我有个心灵,所以我能做出一些人 所特有的行为。于是,我可以反过来这样推理:因为能 够观察到他人做出了一些人所特有的行为,所以他人有 个心灵。这个推论看上去要有力一些,但是,仅仅去推 测他人心灵的存在是不够的,就像是在推测某个事件背 后有个幕后操纵者一样,这不是实实在在的证明。如果 他人的心灵永远像是一个隐藏着的鬼魂,我们会感到很不愉快。

我们也无法像感知别的事物那样去感知他人的心灵。 心灵不是一种事物。我甚至不能真的感知自己的心灵, 只能感知自己的种种想法和情感活动。不过,我的心灵

还比较容易被证明,正如笛卡尔所证明的:假如我试图怀疑“我正在思想”,那么这一怀疑恰恰表明了我的确正在思想。可是这种证明方式却无法用来证明他人的心灵。

想想看,在什么情况下,我和他人有着真正“心对 心”的关系,我的心灵和他人的心灵能够通行无阻地相会?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