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人类 文明这棵大树的树根,它在看不见的地表下面负担着整个大树的成长 养料的供应,但是大家看不见,摸不着;
其次,他说天文学就是大树 的树干,物理学就是这棵大树的第一批树枝,然后树枝又衍生出了树 枝,比如说,生物学、物理学,等等。所有自然科学领域都由此转化 而来,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甚至到了精神科学,所有的学科都要科 学化。那么笛卡尔讲人类文明是一棵大树,我们不一定非要从哲学的 外延里边去理解它的作用,它本身就在支撑着这棵大树。如果没有哲 学这种埋在地底下的,摸不着看不见的化合作用,这棵大树就不可假 设,就没有这棵大树这回事,也就没有人类社会所苦恼的这个问题或 是那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不会存在。我们做哲学的人,我觉得要尊重 个体差异!比如说有些人的纯哲学训练到一定程度之后,他就想施展 抱负,他可能个人判断他的纯哲学大体这样就到头了,不可能推进更 多了,自己还有一点生命的余热,就去改革社会,改良社会,为人类 群体施展一下抱负,抒发一些个人的理想。这个没有错,作为个人的
选择,我们要尊重。如果他不愿意这样做,还愿意在哲学的内部推进哲学的事业,我个人认为这个要更加的尊重,因为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也更少有人愿意做到这一点。现在我们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人 们都不本分,都不守住自己的位置,都想去越位、偷斤短两,最后搞 得我们每一个行业的专业都不够精专。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就在于你 是否在本专业做得更精通。所以我希望年轻的同学不要过早地患上躁 动症。从社会的意识上讲,凡是可改变的东西都是浅层次的东西,深 层次的东西从来都是不可改变的。深层次的东西都是变者自变,这就 是改革与改良的差异。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长周期的事情? 人在什么意义上可以向人性宣战?在这些问题上人类吃了太多亏。但 是,从人类的长周期来看,和人性斗争,和人性抗争,注定是要失败 的。所以我还是希望我们的青年学子,从更长的周期看待问题,才能 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要急躁,而把自己不能产生作用的那个力预支到这里,把自己消耗掉。
哲学在这个语言转换过程之中一定要加大量的注释。 我可以翻译成形而上学,但是要交代这个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在道 上、中国语境上是怎么回事,在器上、中国语境上是怎么回事,在物 理上和后物理上是怎么回事。要通过这种长篇累牍的注释来帮助在汉 语中思想的中国人进入翻译成形而上学的那个物理和后物理当中。如 果遵循了这一点,那么物理和后物理在西方本身就是不可分的。我们 所说的哲学的希腊性就是指亚里士多德物理地建构了如此这般的哲学 道理。物理里边讲了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 因變成了近代物理学的质量概念,形式因變成了数理逻辑,动力因變 成了物理学的动力,目的因到近代最后发展成进化论。他所列举的每 一个因在他所建构的哲学道路上都被充分地实现出来了。所以黑格尔 讲到了他那个时代,哲学终于又回到了家乡,又登陆了,他讲的也是
这个意思。只是说这个问题到了中国就變得复杂。中间缺失了一个环节,要把它补上。翻译上所造成的问题,我们要把它补上。我们对物 理学是怎么理解的?对后物理又是怎么理解的?比如说,自从哲学舶 来中国之后,绝大多数科学家以为哲学跟他没有关系。反过来也一 样,学文的学者认为自然科学跟他没有什么关系。这种普遍误读,也 从外在证明了哲学不是在以亚里士多德的方式思想。我们也没有物理 学之后留下的那个 metaphysics 的问题。所以我才强调,不管在近代物 理学意义上还是在亚里士多德意义上,还是在亚里士多德推演的哲学 的意义上,你只要进入它思想的那条道路,作为一个思想烘托出来, 而不是作为一个主体单元来宰割思想,指指点点思想。只要你沿这条 路返回去,回到思想要求本身,你被存在所烘托、所托付,而不是说 你被一个作为主体的人,像笛卡尔,通过“我思故我在”这样一个 命题,像贝克莱通过“我的感知”的命题,近代人就把思考者个人 作为一切问题的唯一前提,然后用这个前提来倒推知识的版图,是我 来规定的第一级假设命题和第二级假设命题,第三级假设命题,他就 把存在的让与转化成了可以任意宰割的概念,然后通过概念通过宾词
结构进行串联,指指点点,我强调的是这个意思。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