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来了山顶会线下课 网盘分享
波波来了山顶会线下课
抖音短视频引流私域转化
波波来了山顶会线下课 网盘分享
道德动机和爱好 动机同时来影响我们的意志,这个时候它们要比大小。如果爱好动机 这个力量压倒了那个道德动机的力量,这个时候即便你知道这个事情该怎么做,你还是会选择爱好的动机。
如果你选的是爱好的动机,这个时候你很可能作惡。所以准则为 什么会违法呢?一句话概括,就是当我们的理性动机和感性动机对峙 的时候,感性动机压倒了理性动机,这个时候准则就违法了。这当然是站在康德哲学体系来看的。然后你发现,这样一个东西如果你站在它的体系里面来看非常好解释, 一点儿也不难理解,不难解释。所以 讲到这里,我想说明的第一点,康德说的“根本惡”是什么?归根结底为什么准则会违法呢?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心灵颠倒了。
什么叫心灵的颠倒?就是当我们的道德动机压倒了爱好动机的时 候,这个时候没有颠倒,这是正常次序。如果我们的爱好动机压倒了 道德动机,我们这个道德的次序就颠倒了。所以,惡之为惡,最终的 根据是什么?最终的根据就是心灵发生了颠倒,道德秩序不再像原来 那个样子了。这就产生了惡,这在康德体系是一个很好解释的模型。 所以回到阿伦特的一个解释,她认为康德提出惡,就是明知道善惡为什么还会作惡呢?阿伦特的理解是康德他无法理解这一点。
但是我们刚才已经讲到了,如果你站在康德哲学的内部,你发现 这一点都不难理解。关键点在于康德不是一个行动的伦理学,而是一
个准则的伦理学,了解这一点就够了,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当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实际上已经完成我第一个目标。就是阿伦特所说的那个靶子可能到现在为止站不住脚。
第二点,我们回到阿伦特自己的一个主张。即便不树立靶子,我 们看阿伦特自己讲的东西,正面的说法是不是合理的。她讲的是艾希 曼有一种乏味的惡,这种乏味的恶体现在他无思考能力,无判断能 力。所以我们说他有一种乏味的惡,以至于我们应该判他死刑。当 然,我现在承认我思考的不是很成熟,当我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脑 子中马上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乏味在什么意义上能称为一种惡,以至于我们应该慎重地把它处死?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常识, 一个人杀了很多个人,我们一般会有行 动分析, 一般的人会进行行动。因为杀人偿命是一个基本的道理,我 不管你的动机是什么,反正你杀了人,而且是你杀了六百多万个人, 在这个意义上你就应该被处死。但是阿伦特不进行行动分析,她是进 行了一个动机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她动机分析是说他很乏味,是因 为他无思考、无判断,所以他才有一种惡。我在想,为什么她能站得住脚?我们可以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可能这个例子不是很贴切。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就是我们鼓励相互揭发别人。假设有一个人是这样的,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特殊的范围当中也真的去揭发了 很多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包括自己的老师。六亲不认去揭发。后来 这些人都平反以后,发现他搞错了,“揭发”这个行动是错的。在这 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大概他会错在哪里呢?一种观点是说他这种行动 错了,你不应该揭发。还有一种就是类似康德说的,你做错了事,居 然心安理得,揭发别人本来错了,但是你给自己开脱说那是一个大氛 围,那是一个特殊的背景,别人都这么做,我也这么做。我心安理 得,大家都这么做,我心安理得我没有什么错。恰恰是因为做错事还 心安理得,所以我们可以说在这种意义上是一种恶,这是康德的意 思。但是阿伦特仍然不是这么看的。她只是说你的揭发为什么是错 的,是因为你竟然没有判断揭发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所以你错了。但 是这个看法我个人觉得,可能有点欠妥。因为在那种特殊的情况下, 大家可能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处于这种疯狂的状态,很难有理智 的思考。在那种情况下,你无法判断出善和恶,在这个时候你所承担 的罪恶不至于让你去被绞死,可能还没到这个程度。我觉得这恰恰是 一个时代可悲的地方,或者说这个环境造成了这种可怜的人,或者这 种可悲的人。如果换到一个现在的环境里面,他可能不是一个无思 考、不判断的人,恰恰是在集体无意识下,在那种疯狂的境遇中,在 这种特定的背景之下,才变成了无判断、无思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 看,无思考和无判断,如果说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在外部的特别的 境遇之中,还能成为一种恶,甚至深恶到把他处死,在我看来是很难让我信服的一点,这是我的观点。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