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师的框架学习课程 父母认知破局 决胜初中大考

admin 0 0
曹老师的框架学习课程  父母认知破局 决胜初中大考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曹老师的框架学习课程  父母认知破局 决胜初中大考 视频课 曹老师的框架学习法 网盘分享
做好孩子的习题管理  曹老师的框架学习法
学霸父母成长之路  曹老师的框架学习法

曹老师的框架学习课程  父母认知破局 决胜初中大考 视频课 曹老师的框架学习法 网盘分享



“象”是《周易》的基本概念。这一概念的形成经过漫长的历史沿革。“人希见生 象也,而案其图,以想其生,故诸人所意者,皆谓之象。”(韩非子)人难以看到真的象,只能看到画的象,看到画的象;而想真的象,即想象,也就是“象”,或称易象。

距今2500年至7000年前,我国长江流域与今热带相似,而盛产大象,南人及楚 人居息其间。距今4000年前,黄河流域也同样气候炎热,湿润,适合象的生存而产 象。传说大舜驯象耕田,正是那个时代的故事。甲骨文的“为”字,从手从象, 一只 手牵着一头象,驯象做工是“为”的本义。《吕氏春秋·古乐》说:“商人服象,为虐 于东夷”。“商人”即是“南人”,南人即夏族支派有南氏,该部落原居伊洛以南的豫西 山区。商汤灭夏,有南氏迁避江汉地区,周人渡淮与南氏部落作战,当时南人以象参 战,在世界史上是最早的象战。那么以推断周人是见过象的,把象画作图画,又据图画想见其真象,这即是“想象”。后来凡意念中各种事物都称做“象”。《周易》以为天地万物的变化,都由于一个“动”字。何以会有动呢?因为天地间 有阴与阳两种原力。这两种原力互相作用,互相冲突,互相推挤,于是生出种种运动, 种种变化。不必用现代哲学观去阐释《周易》。中国土生土长的《周易》,自身说明自身。“一阴一阳之谓道”,多么精辟!

进一步我们比较老子的“道”和《周易》的“道”。

老子所设置的“道”,是他对经验世界的体悟和抽象。所以其“道”: .

(一)有时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亦即宇宙本体。

(二)有时是指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三)老子的“道”是对于经验世界的抽象。然后“再抽象”:它超出天地万物, 但又周行于天地万物之中;它产生于天地万物之先,且超越天地万物(这是一种 “隔”),但又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这个“再抽象”,太微妙了,不容易说得明白,老子给出一个“无”字。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这就是“无”的具象。

第一章:“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四十章:“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周易》所提出的“道”,和老子的道不同。“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与天地准,故 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所提的道很具体,没有超出经验世界。而老子的道,虽然来之经验世界,但虚拟为抽象的观念。

老子的道和《周易》的道,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然而问题并不这样简单。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的“一”,等同于“有”,等同于《周易》的“太极”。但老子在“一”之前提 出一个“道”,这个“道”即是“无”。老子哲学的精彩部分,就是在“有”之先,提出一个“无”。这个“无”既具体又抽象,这是《周易》所不及。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41785.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