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社会科学协会课题组/
大连沿海旅游资源丰富,沿海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突发疫情给沿海旅游业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我们应该统筹规划,促进我市沿海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
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度过寒冬
第一,加强政策支持。市文化旅游局发布《大连市支持文化旅游业克服疫情影响扩大市场消费共渡难关若干政策措施》,推出12项扶持文化旅游的措施。在落实中央、省、市扶持政策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根据形势和旅游市场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政策内容、扶持力度、扶持范围和扶持时间。
二是支持企业结合自身优势,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开发新产品,扩大经营范围,线上线下协作,跨境合作等。并开展积极的自救。比如奖励和补贴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创新旅游产品的企业,创造消费场景,提高服务效率;鼓励景区与宾馆酒店合作,推出“玩、吃、住”优惠套餐;引导企业借鉴桐城国际旅行社与米甸的跨境合作模式,拓展业务范围等等。
第三,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综合旅游保险产品,增强游客和旅游企业的信心。可以借鉴海南省旅游文化广电体育部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海南游、疫情救助”等针对特定旅游的综合保险产品。
完善滨海旅游整体设计,适应疫情后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是按照陆海协调、城乡一体、错位互补、协调联动的原则,发挥5A级景区示范带动作用,按照“点-线-带-区”规划布局景区、旅游线路、景区集群。结合文化资源和区域分布,上海整合推出了40条优秀的文化旅游线路,包括经典时尚的文化景点、文化艺术场馆、季节性区域活动、16区文化表演、滨江游、建筑阅读、村舍等。
二是促进产业融合。通过贷款贴息、减税免税、奖励补贴等政策,促进“旅游”和“观光旅游”。规划设计休闲旅游、体育旅游、文化体育旅游、文化体育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和产品。
第三,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合作,开发区域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合力。比如开发“北滨海东北风”复合型旅游线路;融入京津冀旅游圈;依托邮轮母港,与日韩合作,创新邮轮旅游产品等。
丰富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产品
第一,丰富旅游业态。加强和改善沿海观光旅游。我市拥有著名的3S滨海旅游资源,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滨海观光应该继续做强做大。发展城乡休闲旅游。受疫情影响,本地、周边、短途城市休闲业态和农村度假业态将长期成为旅游消费的主要内容。应遵循城乡一体化和休闲共享的原则,丰富服务内容,优化供给模式。发展“云旅游”。基于网络和技术的“云旅游”不仅适用于特殊的疫情时期,而且在疫情过后也有其用途。比如云上看,线下看,可以让游客在旅行前对目的地有更清晰的预期,制定更准确的旅行计划,让旅行过程更愉快。此外,为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将发展现代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和文化旅游
三是创新线下旅游产品。在保持3S滨海观光产品的基础上,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园林活动;打造文化体育赛事、温泉冰雪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中药、保健、音乐等保健品;挖掘城市历史、民族文化、乡村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历史街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商场、室内娱乐场所、广场、特色农业、美食、民宿等。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乡休闲旅游产品;借鉴河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现场演出的成功经验,安排展示大连历史文化特色的大型现场演出。
提高旅游安全和管理服务水平
一、准确做好正常防疫工作。根据疫情情况,调整景区客流,判断室内场馆开闭情况。风景区内应当设置临时隔离点。对检票口、游客中心、摆渡车、游乐设施等进行消毒。每天都有规律,没有死角。网上预定购票,入园时出示身份证、旅行卡、健康码,测量体温,存放火种,全程佩戴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使用收音机、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防疫、防火、环保等提示。
二是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完善旅游安全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相关部门及其主要职责任务;细化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灾后重建计划;建立定期检查和巡视制度;景区配备足够的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设施设备;加强日常维护和相关人员培训。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通往景点的道路。清理已开发乱占的海岸线,增加配套设施和环境优良的海滩数量。景区附近合理配置加油站、加气站、充电桩、停车场、民宿客栈、自驾营地、房车营地。提高旅游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公共厕所配置合理,卫生维护良好,去污用品齐全。增设特色景区标志和安全、环保、文明警示标志。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购物等场所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改造,突出特定主题,提供优质智能化服务。完善邮轮母港及其周边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官方网站和综合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壮大队伍
据的运用。四是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制度,对旅游资源边开发边保护。加强海岸线修复与环境治理,倡导绿色旅游,塑造更加健康安全的旅游环境。
五是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消费导示制度;严禁商家尾随兜售等行为;出台商品质量和价格标准;规范管理景区景点附近停车场和海滨浴场的收费标准;严惩不合规旅行社和黑导;及时处理并公开、公示投诉事件。
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加强线上宣传。完善官方网站功能和内容,以图片、短视频、文字说明等方式介绍我市的旅游业态、旅游产品,住宿餐饮购物,文化资源,节庆赛事等等。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市县级融媒体中心、“两微一端”、抖音、快手、微视等平台,以“云旅游”、纪录片、专题节目、互动话题、网红推介等多种形式宣传大连滨海旅游。
二是创新线下宣传。举办设计大赛,线上线下公开征集、遴选出新的大连城市形象和滨海旅游宣传用语。主办、承办、参与各类国内、国际会议、会展,文艺、体育赛事,旅游专题推介会。发行全域、全季、全品旅游图册。鼓励文艺工作者将大连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融入其创作的作品中。以大连文化、大连故事为素材,开发影视、游戏产品等等。
三是以独有的自然、生物、文化资源为创意点,设计彰显大连特色的城市礼品和旅游纪念品。
(执笔: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副教授谢素艳)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大连旅游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