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华先哲智慧处世之道课程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榫卯、斗拱原本是单一的凹凸的咬合方式,但是它却可以衍生 出来多种的、复杂的结构样式。例如,由于“斗”所在位置不同就 有“十八斗”、“交互斗”、“三方斗”、“齐心斗”等不同的形式。 “拱”依所处位置的不同、功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宋代 称“华拱”、清代称“翘”的拱形;又有瓜拱、万拱、厢拱等种类。 宋代的斗拱造型极其丰富。宋代《营造法式》中称一组斗拱为一 “朵”,即为一朵鲜花。“四铺作”至“八铺作”的斗拱就是以不同的 重叠层数组成。“四铺作”就是四层重叠的一组斗拱,“八铺作”的 造型就是八层重叠的拱、昂、枋组成。这些斗拱的造型就像一朵盛 开的鲜花所呈现出的多层花瓣形状一样。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上 看,这种斗拱均以30°角的斜度向上斜伸,呈倒阶梯形,以等比的梯形方式给人以层次感、深度感和变化感。斗拱的结构自宋代《营 造法式》以来,至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斗拱从单一到多样的衍生 发展历程鲜明地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一与多”之间的辩证思维。 《老子》四十二章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 就是说,道(单一)生万物,愈生愈多,就是从有限通向无限。同 样,斗拱从单一走向众多,从简单走向层层叠叠,既表达出了繁花 似锦的审美理念,又表达了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人生理想。
“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人们才能够在事物的形式状 态中,在美术作品的形式中直接感受到“活力”、“生命”、“运 动”、“稳定”、“平衡”等性质。按照“格式塔”原理,建筑物、群 体形象都要努力建立一些较为明显突出的目标,使之互相产生视觉 上的联系,如扩张、收缩、推拉、上升、下降、前进、后退等。如 果建筑艺术家懂得视知觉的这种特点并能够正确掌握和运用视知觉 与物体形态表现力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增强建筑形式的表现力。
古代中国的统治阶级绝对不喜欢轮廓“下垂”样式的宫殿、庙 堂建筑或寺院建筑!“下垂”的大屋顶样式的宫殿、庙堂、寺院显 得无力、衰弱、颓势。这是皇家建筑绝不可能接受的形式!相反, 古代中国思想家和艺术家很早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懂得了“不同 的事物形态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个道理!古代中国的工匠艺术家 和权贵艺术家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掌握了向上的、飞腾的审美形 式的心理特点:上扬的线条,向上的、坚挺的形态是生命力张扬的 表现。这一认识在《诗经 ·小雅 ·斯干》的诗句中,就有所体现。 尽管那时中国建筑水平还很低下,连宫殿建筑的柱、墙都还是“约 之阁阁,标之橐橐”(即“捆紧木框筑泥墙,用力夯土通通响”)①的 粗简状态,但并不排除当时的建筑艺术家们希望把宫殿的房檐建造 成“如鸟斯革,如單斯飞”,即把房屋的屋脊和屋檐建成“宽广好似 鸟展翼,华丽赛过锦毛鸡”的飞腾之势的状态。此后,人们在对这 两个诗句的解读和阐释中,更加具体和鲜明地表达了对飞檐的建筑 样式的赞美和欣赏。汉代伊始,飞檐已逐渐成为中国建筑特有的审 美样式。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述该亭的翘角飞檐为:“有 亭翼然临于泉上”。从此,“有亭翼然”或“翼然之亭”等话语就成为 中国文学描写建筑物特点的专用语。20世纪中国作家朱自清著名 的散文《绿》中描绘“梅雨亭”的轻盈的风姿时比喻道:“仿佛一只苍 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