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老师 半身像工笔画精品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大脑处理的信息来自于主客体相互作用集合,大脑的功能在于处理主客体相互作用信息,指导机体产生适应性行为。输入信息范围的 局限性决定了人的智力不能彻底解决人们面对的对象到底本质上是什 么的问题,人们最多只可能回答这些对象对我们是什么,对我们表现 为“什么”,该事物对其它事物和我们产生什么作用和结果,以及我 们面对此对象应该作出什么行为反应。说白了,人们只能在主客体相 互作用的窄小范围内去认识世界,去输入和处理来自主体和客体的信 息,感性的直观也好、理性的抽象也好都是如此。本书不涉及不可知 的哲学命题,只讲人脑信息加工的局限性。
5.人类生存的现实可证明大脑处理信息的有效性
人的大脑能不能反映外部事物,以及反映主体和客体关系,这种 反映是否真实,是否有效。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由实践决定的 问题。从逻辑推理上讲,如果人的大脑对主客体关系不能相对“真 实”而不失真或失真较小地将信息进行变换传输和处理,那么,人就 不可能随时产生有利于机体生存的行为反应,即没有有效的行为输 出。这样一来,恐怕人早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了,人也不可能生存到 现在。反之,人能够生存到今天,已经说明人脑对主客体关系的反映 是有效的,人脑信息处理即保障生存的“有效性”反证了人脑信息处 理的相对“真实性”,事物及信息是否为直接和间接是否经过一次或 多次通讯转换,并不影响事物的信息在脑处理中的“保真性”。人脑 的信息加工情形就像平整的多个镜子,无论经过多少次影像光学信息 的转换反射,依然可以相对真实地反映对象,或者我们将这种外部输 入信息与转化成的脑内部信息看成是信息内容“同构”的对象。用A 表示客观存在对象,用A'表示A 在大脑中的同构映射则A≈A',A 是 A'的信源。B 表示主体信息则人脑通过 (A'+B) 主客体信息联合去 间接把握A的 ,A→(A'B)。
在心理的信息加工活动中,特定时刻输入什么样的信息,输入多 少信息是由人的注意机制决定的,要探讨信息输入首先要讨论注意问题。
(一)注意的理论
1. 什么是注意
按现有心理学理论,所谓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 集中”。注意指向性不同人接收的信息也就不同。注意的集中性是指 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程度。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一切 对象,只能感知其中少数几个对象,在思考问题时,也只能同时想到 少数几个问题。由于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些少数对 象就被清晰地认识出来。当一个人注意到某些对象时同时也便离开了 其它对象。集中注意的对象就是注意中心,其余对象处于注意的边 缘,多数处于注意范围之外。人在高度集中注意的时候,注意的指向 性和范围就缩小,对不注意的对象就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人在 注意一个对象时,既可以对对象整体进行综合的注意也可以以分析的 方法对对象的某一部分或某种特性加以注意。
2. 注意的功能
其一,对信息的选择功能。人所面对的周围环境给人提供了大量 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对人很重要,有的对人不那么重要,有的毫无 意义,甚至会干扰当前正在进行的活动。人们要正常地活动有必要选 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人的感官和大脑的这种选择信息 的功能就是注意的功能。其二,注意的维持功能。注意的维持功能表 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即在一定时间内注意维持着某种心理活动的 进行。人的情感、意志、目的、动机、兴趣爱好等在注意的维持功能 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起一种驱动作用。其三,调节功能。注意不仅 表现在稳定的、持续的活动中,而且表现在调节活动的变化中。当人 们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时,注意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注 意的变化,心理活动内容也随之变化。
3. 注意的类型
根据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可以将注意分成不随意的注意、随意注 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1)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预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称为被动消极的注意。(2) 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受人 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其 一,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引起和 维持随意注意。其二,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 随意注意。其三,对人过去经验的依存性。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异常 熟悉的事物和活动可以自动地进行操作,无需特别集中注意。另方面 人们想要在活动中维持自己的注意又和它的知识经验有关。其四,对 人的性格意志的依存性。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 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3)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具有随意 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 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又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 似于不随意注意,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1958)提出的。该模型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 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了瓶颈。为了避免系统 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 信息可能暂时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的信息 受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贮。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 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信息通过,而其余的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 过。在这个模型中,过滤器的选择作用不是随机的,新异的刺激、较 强的刺激、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易于通过过滤器,凡为人所期待的信 息容易受到注意。(2)注意衰减模型。Treisman(1960,1964) 提出 了衰减模型。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不是只允许 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衰减模型与过滤器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将过滤 器的全或无的工作方式改为衰减,将单通道的模型变成了多通道的模型。这二个模型的共同点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选 择。它们都认为过滤器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分析之间,过滤器的作用 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注意的 过滤器和衰减模型又被称之为注意的早期选择模型。(3)反应选择模 型。Deutsch1963年提出了反应选择模型。该模型认为几个输入通道 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 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他们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 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是按其重要性来安排的。对重要的刺激才会作 出反应,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作出反应,如果更重要的刺激出现,则 又会挤掉原来重要的东西,改变原来重要性标准,作出另外的反应。 反应选择模型不同于知觉选择模型的观点是认为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 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知觉选择模型认为注意的过滤器位于觉察与 识别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而 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 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这个模型也称 之为晚期选择模型。(4)中枢能量模型。Kahneman1973年提出了能量 分配模型。该模型认为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当执行了某 项任务,再干另一项任务时就会受到智源限制。决定注意的关键是所 谓资源分配方案,所实现的分配方案体现出注意选择。个人的长期倾 向反映不随意注意的作用,即将能量分配给新异刺激、突然动起来的 东西、自己的名字等。人当时的意愿体现任务的要求和目的,对完成 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也是一重要因素,它影响可得到的能量使其增多 或减少,而且极大地影响分配方案。这个模型认为只要不超过可得到 的能量,人就能同时接受两个或多个输入,或者两种或多种活动,否 则就会发生相互干扰,甚至只能进行一种活动。Kahneman 还认为存 在某些自动加工。中枢能量理论可较好地解释同时进行两个作业所产 生的各种复杂性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 择模型的对立。 (5)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模型。 Schneider 和 Shiffrin1977年提出了两种加工的过程模型。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
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以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这工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为控制性加工。另一种加工是自动加 工,是不受人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容量的限制,而一旦 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两种加工模型认为自动加工是快速的,以平行 方式起作用,但缺少弹性。控制性加工是较慢的,以串行系列方式起 作用,具有弹性。控制性加工的作业水平会受到自动加工的影响。 (6)注意的特征整合模型。该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初Treisman提出 来的。他用聚光灯形象地比喻注意的空间选择性。根据这一模型,视 觉处理过程分成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 段。前者对视觉刺激的颜色朝向和运动等简单特征进行快速、自动的 并行加工,各种特征在大脑内被分别编码,产生相应的“特征地图”, 特征地图中的各个特征构成前注意的表象。前注意加工是一个自下而 上的信息处理过程,不需要集中注意,特征地图中的各个特征在位置 上是不确定的。要获得物体知觉需要依靠集中注意,通过“聚光灯” 对位置地图进行扫描,把属于被搜索目标的各个特征有机的整合在一 起,叫特征整合“动态组装”阶段。这是速度较慢的串行过程。特别 令人感兴趣的是特征整合模型中的特征组装构想在视觉神经生理研究 中得到部分证实。电生理实验表明,集中注意可以引起与被注意事件 相关的神经元的同步发放,这一发现为注意的特征整合模型提供了神 经生理的证据。有的人对注意的聚光灯模型提出了疑义。如注意的竟 争理论就认为,注意机制并不是视野中快速扫描的“聚光灯”,而是 大脑的多种神经机制为解决竞争和行为控制而产生的突现特性。(7) 跨通道的注意。研究者对选择性注意提出了不同的假设:第一种假设 是存在相对分离的通道的特异性的视觉、听觉空间注意系统;第二种 假设认为可能存在一个单独的超通道注意系统,它的功能是跨通道地 调整目标知觉,在空间中分配注意而不顾注意目标的通道;第三种假 设是实际上存在独立的通道特异注意系统,但它们之间存在连接,使 得听觉与视觉之间的注意发生相互影响。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