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婉琴口才课程 开口就是影响力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内容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意谓着相同或相似的信 息加工过程以及相应心理感受。由于人们遗传的神经系统结构相似、 信息加工机制的相似、面对的客体和主客体关系的相似,即输入的内 容和输出的内容相似,必然导致心理感受的相似。人们通过对心理感 受的交流而发现不同客体之间主观精神现象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 这就叫“公共经验”。例如,面对同一个客体对象,不同的主体产生 相同的美感,这就是心理感受的相同或相似,这就是公共经验。而大 家都异口同声地赞美这个对象时,说明公共经验有其客观的不以某个 个体为转移的“客观”性生成机制。
公共经验的交流往往是通过内省的知觉,然后又通过约定的第二 信号语言系统的表达实现的。人类之间有了公共经验的交流,发现了 原来自己眼中看到的世界与别人眼中看到的世界也差不多。动物不可 能进行这种公共经验即心理感受的交流。“公共经验”的存在反映了 具有相同遗传结构、相同的信息处理机制的同种生物的大脑面对同一 信息输入其加工结果的“同型性”。情形就象相同型号的计算机硬件 和软件系统在键盘输入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将运行相同或相似的程 序产生出相同或相似的处理结果一样。
7. 从广义信息角度看
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内容表明在同一主体中,语法信息(信息存在 的形式)、语义信息(对主体的意义,对主体是什么?意谓着什么)、 语用信息(主体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输出)这三者 的相同或相似。心理信息的共鸣激活原理是以“同型论”假说为基础的,它假定特定的客体事件及主客体关系事件对应人的特定的心理事 件;对应着特定的动态神经元集群活动事件;对应着特定分子水平的 生理生化事件;对应着特定的物理能量时空模式事件;反映着特定的 语法语义语用信息事件。而且这些不同层次之间是可以相互作用相互 转化的。
细胞通讯指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各种方 式,包括物理、化学的信息传递;外来信息在细胞内的传输、加工和 细胞所产生的应答的全过程。细胞通讯机制的研究可在微观水平上揭 示大脑的信息加工机制,特别是信息间的相似激活问题更需要在细胞 通讯水平上加以说明。
1. 细胞的直接通讯与间接通讯
(1)细胞的直接通讯。小分子的物质直接从一个细胞进入相邻的 细胞,这类通讯方式在普通动植物细胞间、神经细胞间、心肌细胞间 等都广泛存在。(2)细胞的间接通讯。其过程是细胞将信号分子先分 泌到特定的环境中,如突触间隙中由信号分子再引起靶细胞的反应。 间接通讯是目前人类研究得较多的细胞通讯方式,许多神经细胞间发 生的通讯大多采用这种理论模式进行解释。
2. 细胞的化学通讯与物理通讯
化学通讯是通过分子的化学性质和相互作用传递信息的,其信息 的载体是化学分子。神经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递质、调质是信息传 递的化学媒介。此外还有用物理方式进行信息通讯,物理通讯指以物 理变化过程为信息载体的通讯,例如,人们发现神经细胞突触间、细 胞间如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间隔较小时可直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这 类突触叫电突触。人们还发现细胞间可能存在电磁相互作用水平的通 讯,德国国际生物物理研究所波普 (F.A.POPP) 等发现,细胞间可借助于自身的光子发射进行通讯。与物理方式的通讯相比,化学通 讯方式无论是直接或间接、短距离或长距离的都比较缓慢,而且相互 作用距离短。理论上,细胞间快且长距离的通讯只能依靠细胞间的物 理信号传播。物理通讯和化学通讯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而共同完成细胞间通讯。
首先,从信号的来源看,化学过程与物理电过程是相互产生的。 例如外电场导致的电脉冲信号、化学反应连锁过程产生的化学信号等 等。借助场扰动的方式这两个过程的信号可相互影响形成关联信号。 化学信号诱发的一系列反应改变了细胞内离子分布,从而也就改变了 化学过程中的离子场,当变化较显著时即产生相应的物理的电脉冲, 类似地通过电信号改变又作用于化学过程的场强分布,而获得对化学 过程中离子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而改变化学反应的路线,诱发出新的 化学信号。可见电场过程与化学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产生的。其次, 从信号的传输看,化学信号通过化学递质与膜表受体的某种结合打开 离子通道来完成信号传递。而细胞内的电性分布动态变化对输入脉冲
信号实施反作用。第三,从信号的作用途径看,化学信号只有与合适 的化学分子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物理的波信号则通过相干激发而相互 加强。波信号的相干激发将诱发相应方向的化学分子的大量产生,而 非相干扰动则造成反应分子的不同分布,进而影响化学过程的定向选 择。第四,从信号的处理速度看,信息的快捷处理通过场扰动实现, 缓慢持久的变化则通过化学过程实现,神经活动实际上同时需要这二 方面的作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