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昊老师课程 财务高手财务攻守道养成线上训练营
天人合一的思想信仰。古人十分相信天人感应,朝廷设天文台,委任太史 官每晚观天象,以判断国运的吉凶。据说汉光武帝刘秀一次与故友严光共寝,严光 熟睡中以足加于光武之腹,第二天就有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着说:“朕 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古代史书记载的类似事情很多,足见古人对“天人合一 ” 思想的信仰。《周易》经传中更是俯拾皆是。
天地细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下传》)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乾 ·文言》)
声音相同就互相感应,气类相同就互相追求;水往湿处流,火烧干燥物,云伴 随着龙,风伴随着虎。圣人的一举一动民众全都知道。本源在天的向上亲近,本源 在地的向下亲近,各自追随自己的同类。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 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乾 ·文言》)
大人与天地的德行一致,与日月的光明相同,与四季的顺序合拍,和鬼神一样 地施降吉凶。先于上天行动,上天不会违背他;后于上天行动,则要遵守天的变化 规律。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坤 ·象传》) 天地变化,草木繁荣。天地闭塞,贤人隐退。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泰 ·象传》)
君主因此裁节成就天地交通之道,辅助赞勉天地化生之宜,以此保佑天下百姓, 指导他们的行动。
这些是一种将天象与人事类比的办法。类比法的特点是:两个对象或两类对象 有某些属性相同,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另外的属性,从而推测另一对象也具有相 同的属性。《系辞上传》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类比推理的结论有时是不可靠的,“天人合一”的类比有时甚至是很荒唐的。 盛唐时代有一次预言的日食未曾出现,名臣张九龄竟向皇帝进一贺状,说这是皇帝 诚心斋戒,感应上天的结果。张九龄在贺状中写道
臣伏以日月之行,值交必食,算术先定,理无推移。今朝之辰,应食不食。陛 下闻日有变,斋戒精诚,外宽刑政,内广仁惠。圣德日慎,灾祥自弭。若无表应, 何谓大明。①
(4)人类的主观愿望。如: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 ·文言》)
盛积善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许多庆祥;累积恶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许多祸殃。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 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系辞下传》)
不积累善行不足以成名,不积累恶行不足以灭身。小人把小善看成没有益处的 事而不去做,把小恶看成无伤大体的事而不改正,所以恶行积累得无法掩盖,罪过 扩大到不可挽救。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 也。(《系辞下传》)
小人不知羞耻,不明仁德,不惧怕正理,不奉行道义,不见到好处就不愿勤奋, 不受到威胁就不知警惕。让他们受到小的惩罚而获得大的警戒,这是小人们不幸中 之大幸。
这些话可说是集中概括了《易经》吉凶悔吝的精髓。吉凶悔吝,不仅是神灵的 奖惩,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行为的后果。但是这些都只是人们善良的愿望,属于道 德伦理的范畴。用其作为推理的依据,也是一种或然推理。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 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系辞下传》)
凡是倾危的,是因为安于现状;凡是灭亡的,是因为只满足保持已有的;凡是 祸乱的,是因为自以为管理得很好。所以,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 忘乱,则自身可以常安而国家可以永保。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系辞下传》)
才德浅薄而地位尊高,智力低下而图谋宏大,力量微弱而身负重任,很少不招 来灾祸的。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 · 彖传》)
天的规律是亏损盈满而补益谦虚;地的规律是改变盈满而流转谦虚,鬼神的规 律是危害盈满而福佑谦虚,人类的规律是憎恶盈满而崇尚谦虚。
这些话富有哲学的意义,它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中庸之道,用其作为推理 的依据,同样是一种或然推理,所得的结果并非一定正确。
由此可见,周易思维是讲究推理的,但它所用的推理依据有很多都是或然的, 因而所得的结论也大多带有预测的性质,认为它是纯粹的占筮之书显然是不适宜的, 但认为它是一本人类最早的预测学之书倒也不是毫无道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