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子大叔中国舞舞蹈教学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育社会职能的一般看法是:教育既是阶级 斗争的工具,也是生产斗争的工具。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在思维方法 上也是错误的。在对教育职能的思考过程中,把教育的直接对象——人,排斥在 教育职能范围之外,只看到教育与社会结构整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忽视了教育与 人的自身发展之间的价值关系,这种片面的教育职能价值观,不仅导致了教育理 论研究中没有人的地位、不尊重人的价值,也导致了教育实践中忽视人的个性和 创造精神的培养。今天,在我们的教育学教科书上,只讲教师如何教,不讲学生 怎样学。在学校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国家规定的文 件和教材,限制了教学活动的灵活性、选择性。在教师心目中,学生不是生动活 泼的认识主体,而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教学过程本来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 和探索精神的师生双向认知过程,可是,在填鸭式、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支配 下,教师和学生变成了机械的教学模式中特殊的构件。在这样一种以忽视人的价 值为特征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我们的教育能培养出具有生动个性和大胆创新精 神的人吗?教育作用于社会并体现出巨大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历史价 值,正是以培养人为起点的。在今天这样一个如此需要革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时 代里,教育怎么能漠视人自身价值的提高呢?可以这样说,教育离开了培养适应 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这一本体价值,其他职能或价值就会荡然无存。
从人类生产史的纵向发展看,当“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刀子”① 时,人类便开始了漫长的生命史,“人的生产”的历程也就发轫于此,并逐渐由 生育、抚养后代过渡到包含传播一定的物质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随着人类 社会历史进程的进步,人类把种系发生过程中逐渐得到改进的遗传素质传递给后 代,使后代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生命的发展过程,从而使社会延续、发展至 今,并继续以自己的实践活动改变着物质世界,由此也改变着人类自身。试想, 若没有教育这一专门活动把历史上世代相传的生产、生活经验、文化科学知识传 递给下一代,人类这种再现历史的人的生产过程能继续下来吗?
其次,从人类生命载体——个体发生来看,婴儿呱呱坠地,他不过是一个只 需要食物和空气的自然生物个体,仅仅具备了某些发展的可能性。这些发展的可 能性,只有通过上一代人依据现存的社会要求和个体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系统 地施以德、智、体、美、技教育,去形成个体的品德、智力和生产能力,才能变 成现实性,才能使个体发展成为具有“社会关系总和”特征的现实的社会的人。 显然,教育在人的这种由自然生物个体过渡到社会存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其他社会现象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再次,从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看,这种本质属性的形成也依赖于 教育。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标志有很多:在心理学家眼中,是人特有的认知能 力;在哲学家眼中,是人的自我意识能力;在艺术家眼中,是人的审美能力;在 语言学家眼中,是人的言语交际能力;在社会学家眼中,是人的现实社会关系和 社会活动能力;在经济学家眼中,是人创造和使用工具的创造能力;在教育学家 眼中,则是人掌握和运用符号系统的能力以及每个个体区别于他人和动物的独特 个性。中国传统教育价值观支配下的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有社会性而缺乏 个体性,这不能证明人本身没有个性,相反,只能证明这种教育是一种以压抑人 的个性发展为特征的教育。人的个性最集中的体现,应该是他不同于别人的独特 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动物和它的生命 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 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 区别开来”“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 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预见的作用、不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 就愈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愈加符合。”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专门活动, 它不仅要完成人的社会化,同时要促使个体个性化,即形成每个个人所特有的能 动性和创造性。教育若没有完成这一目标,“人的生产”在实际上是实现不了的。 事实上,个体作为社会载体并不是千人一面,而是以自己的特点和创造性来为社 会服务,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因此,教育在完成人的社 会化的同时去发展、完善人的个性,就构成了教育进行“人的生产”这一社会活 动最基本的方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