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老师太极拳课程 新架一路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为了获得新的、更加可靠的知识,培根吁请人们抛弃长期以来控制人们思想 的四种“幻象”— “种族幻象”、“洞穴幻象”、“市场幻象”与“剧场幻象”。 他用“幻象”来指称人陷入谬误的种种坏心理习惯。“种族幻象”有其人性的基 础,使人们误以为人类的观念是衡量事物的标准,从而将人的观念与事物的本质 掺和到一起而歪曲了事物的本质;“洞穴幻象”是个人的幻象,倾向于将自己的 观念信以为真;“市场幻象”与社会交往中词语的使用有关,词语支配和控制了 理解,并将人们置于空洞的争论之中;“剧场幻象”则源于各种各样的哲学教条 和错误陈述,源于人们对这些东西的盲目崇拜
在培根的基础上,洛克更是鲜明地提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 根基,知识归根到底是由经验而来的”②。人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先 验的观念。所有的观念都是通过感觉而来,感觉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通道。知 识就是对两个观念之间“一致性”、“相似性”或因果性的认识。洛克把知识的生 成途径总结为,人类认识的道路是从个别现象的感知经由归纳的途径逐渐获得对 一般原理的认识。
与理性主义知识观相比,经验主义知识观在以下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1)知识的来源是现实的生活和经验世界,而不是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和心灵的 界定;(2)知识获取的方式是从个别到一般,而且只有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才是 可靠的,反对理性主义将知识的生成途径理解为由一般演绎为特殊,也就是说知 识是纯粹经验的产物而不是理念世界和科学理性的产物;(3)知识的综合性和统 一性,知识应该整合在同一的经验中,而不应该被分割成各种缺乏联系的学科 知识。
相比而言,经验主义知识观是让事实和现象告诉儿童知识,而理性主义知识 观是将课本知识传递给儿童,两者尽管在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上有明显差别, 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正是笔者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 不同的知识观归整为权威主义知识观的原因所在。
首先,是知识的价值问题。受那个时代科学范式(即自然科学范式)的影 响,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奉行价值中立的基本原则,当然也就不涉及社会价值 和个体价值的取舍问题。但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还是暗含着社会价值取向 的。无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分歧,但他们都在追求一种关于 世界的普遍规律、绝对的真理和支配性的本质,这种普遍的规律、绝对的真理和 支配性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种“总体性”。具有总体性特征的知识代表着一种权 威的信念,“它是如此的普遍,如此地深入人心,如此自然而然,以至我们对待 它就像对待每天吸收的空气一样,我们从不对它质疑、反诘,从不对它投以好奇 的一瞥,它从未成为我们的知识对象,从未等待我们的清理、打扫,从未引起我 们的驻足,总体性是我们所思、所为的毋庸置疑的指南”①。总之,理性主义和 经验主义均把能够囊括一切个体、偶然性和意外事件的总体性和普遍规律奉为圭 臬。同时,总体性要求牺牲局部环节,忽视局部的个性从而保证整体框架的流畅 与和谐,总体性是本质的、隐藏的但又是优先的。或者说,普遍的规律、绝对的 真理和支配性的本质拒绝将特殊的事件、相对的信念和表象上升为知识。就这一 点而言,在纯粹的知识领域,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价值指向是总体性而不是局 部性。如果这种价值指向扩展到社会生活,那么无疑会指向社会和集体价值,并 排斥个体价值。
其次,就知识的生成问题而言。在知识生成的具体方式和途径上,理性主义 和经验主义是截然对立的。理性主义认为知识起源于心中固有或与生俱来的天赋 观念,它们是不证自明的、无误的,通过对它们的理性推演就可以形成普遍必然 的知识体系。而经验主义则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普遍必然的知识只有在经 验的基础上才可能。看起来,两者似乎南辕北辙。但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都非 常固执的相互排斥恰恰表明了它们的一致性,那就是都主张一种确定无疑的生成方式和途径。理性主义固执地认为除了理性的演绎,不存在任何知识生产的可能 性;经验主义同样固执地选择了经验途径而排斥其他可能。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上,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同样是表面上不同但是实质上一致。两者都将自己的理 论建立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区分上,只不过各自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理性 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与主体的理性联系在一起,而经验主义知识观则强调知识与 客体的属性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两者都强调外部世界的自然面貌,无论是理 性的推理还是经验的归纳,都必须与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客体的自然面貌保持一 致性。因此,知识实际上反映的是没有主体的客体,或者说知识的生成完全是客 体牵制主体的结果。这正是两种方式和途径生成的知识拒绝质疑、反思和批判的 重要原因。
再次,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所主张的知识的型态看,它们都认为知识具有 外在性、普遍性和规律性或真理性。“外在性”是指认识对象是独立于认识主体 之外的客观存在,但这种外在的对象是能知的,知识就是通过理智和经验的方式 正确地反映外在对象的本质属性或对象间的本质联系,也就是说知识是由客观存 在决定的;“普遍性”是指普遍的可证实性(推理的或实验的方式)以及所有知 识都可以纳入到普遍的规律和一般原理而不能超越和突破,人类的认识活动要么 是由普遍的规律演绎到特殊的认识对象,要么是从个别的对象归纳出普遍的规 律。“真理性或规律性”是指知识是普遍适用的、确定无疑的和绝对正确的或不 可质疑的,“认识的根本目的就是找寻普遍的、确定性的、客观的或绝对的知 识”。教师的目的表现为“让儿童毫无批判意识地获得真理性的知识”①。无论是 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知识观,都将心灵当作反映实在的一面镜子,把知识看作 是与客观实在相符合的真理。由于实在是唯一的,因此知识应是客观的、普 遍的②。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