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华英语零基础直达口语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周树华英语课程 口语流利
周树华 英语听力口语突破营课程
“怎样研究”这种方法问题,从哲学观和思维方式上来说, 在实际的研究中往往是并不十分明确的,或者说,研究者对于自 己的哲学观与思维方式并不是经常都会具有自我意识的。实际研 究中的哲学观与思维方式是研究者实际上具有和依靠的,而不是 作为问题进行研究和谈论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这些观念与思 维方式往往处于隐蔽的状态,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哲学观往往是通过接受哲学教育及进行哲学研究所形成的对哲学的基本观 念,这些观念作为哲学思考的背景性思想前提就转换为思维方 式。哲学观与思维方式通常来说是一致的,哲学观是一种静态的 思想观念,哲学观的活动状态就是思维方式。比如,把哲学理解 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并进而把世界观划分为唯物的和唯心的, 这种理解就是哲学观。当运用这种哲学观去理解问题时,哲学观 就转换成思维方式,即用唯物唯心的标准进行哲学判断。
重新理解中国哲学,必须对进行研究所依据的哲学观及思维 方式具有自觉意识,如果不能对此形成自觉,就不会有真正意义 上的重新理解。因为,即使不能对自己的哲学观具有清楚的自我 意识,也一定会有一种潜在而又实际起作用的哲学观与思维方 式。没有清楚的自我意识,研究就会按着潜在的哲学观念进行, 这实际是在这种哲学观内进行的研究,研究的结论是跳不出这个 哲学观的。比如,形成了“唯物唯心对立”的哲学观,就会把比 较的材料拿来用这个观念进行判断。其实质是研究材料成了论证 哲学观的论据,这种研究很难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这个问题在 教科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统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时代, 其暴露出的弊端是很明显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