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陕西20年退耕还林1万亩,全国第一。来源:华商日报
1999年,陕西率先开展退耕还林试点。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陕西在退耕还林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三秦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
华商日报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20年来,陕西省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全部退耕还林任务。1999年至2018年,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任务累计完成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万亩居全国首位,荒山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惠及230万户915万农民。
2008年至2015年,国家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1万亩;完成后续工业林业项目437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涉及核桃、板栗、辣椒、柿子、红枣、茶叶等名优经济林。
沙尘暴日数每年从66天减少到24天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陕西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工程,全省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森林覆盖率从退耕前的%提高到%,净增%是历史上增长最大、最快的时期。水土流失有效治理面积9.08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年均入黄沙量由8亿吨减少到4亿吨。北部风沙区年沙尘暴日数从过去的66天减少到24天,绿地向生态脆弱的陕北延伸了400多公里。曾经的“黄土高坡”变成了天蓝、青山、碧水、富民。
森林植被的增加促进了野生动物的繁殖。野生动物种类增多,大熊猫、朱鹮等珍稀动物种群扩大。一些地方消失多年的狼、狐、豹、鹰等鸟兽重新出现,生物链正在修复。
这个国家想要被子
农民想要票
退耕还林以来,由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科学种田,全省粮食产量没有受到影响,年均粮食产量与退耕前基本持平。国家投入的退耕还林政策补贴,为广大退耕农户提供了生活保障。截至2018年,全省915万农民人均获得补贴3776元。退耕农民不仅直接受益于国家补贴,而且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随着退耕还林,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开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农村工商业或外出打工。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目前,退耕地区从事设施农业、林果业、草畜业和劳务输出的农民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0%左右,尤其是经济林业和果业发展迅速。全省核桃、红枣、茶叶等经济林总面积近千万亩,基本形成了秦巴山区核桃、板栗、渭北旱塬区核桃、花椒、柿子、黄土高原区红枣、山苹果的区域经济林发展格局,形成了一大批经济林专业村户,为人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退耕还林实现了“国家要被子,农民要票”的“双赢”目标。
第一个退耕还林的市县出现了
陕西退耕还林的丰硕成果
在今后的退耕还林工程中,陕西将继续深入实践“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重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不断提高退耕还林质量,为实现三秦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陕西退耕还林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