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报所在的北关正街26号。
是同一栋楼,但是年中有新办公室。每天窗前都有另一种风景:夕阳沉入暮色,成为东方冉冉崛起的第一天。孤独的火车拐进未央路滚滚的车流中。
一个房间里没有任何痕迹,从赵辉的两个窗户里都有阴影。
这片土地,毗邻道北最后一家店铺,面对的是龙首千年的遗迹。在这里,大明宫的天阙曾经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东方文明;在这里,陇海线上的火车曾经像一只方舟,拯救过江的难民。大福大祸,大悲大悲,大起大落,成了这片土地特有的标签。
从2000年开始,阳光报就在这里安营扎寨。成百上千的青年人物陆续被固定下来。编辑七千天后,我回家了。20年来,年轻人中间一直有白发,单身的人都成了父母。流行了多少次,像昨天一样生动,像剪过一样坚硬。
2020年,在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和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阳光报》将迁至曲江新区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楼。
所有的旅途对家乡从来都不是残酷的,只是因为距离,更适合梦想的成长。
2019年,无数的你和我们一样,带着梦想在自己的路上奔跑。南北之间,城乡之间,客户之间,校园之间,高楼之间……你在不停地移动,不停地变换坐标,不停地从熟悉的地方奔向未知的天空,只因为这份安心是我的故乡。
2019年,我们不能忘记从我们手中飞出的成千上万只大雁。
6月28日,还是盛夏。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网络办的指导下,由xi市委宣传部、团委、市教育局、Xi安报传媒集团主办,Xi安晚报、阳光报承办的“70岁少儿国鑫3354我爱祖国征文活动”正式启动。组委会与Xi安省119所中小学联合向全省中小学生发出倡议信:2019,让我们继续在纸上书写祖国!2019年,我们一起接力未来的大雁!
12月27日,已经是冬末了。持续了半年的写信活动告一段落。
半年来一封信有什么变化?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一个城市的孩子因为这封信而忙碌。千雁,一城长存。七段背诵,声音走神。
从陕南到陕北、关中,一片片土地因为这封信而活跃起来。对张付青,阳县是骄傲的;对陈艳,商洛是骄傲的;对姚橹,对陕北的感情很深。
从《Xi晚报》到《阳光新闻》,编辑们每天都因为这封信而疲惫而快乐。阅读、验证、选择、编辑、加班、跟踪……文字如沙,眼睛里全是花。好文章,意气风发。
从逃离河南的曾祖母,到淮海战役推大车的曾祖父,从去青藏高原的高飞之父,到在一个小县城率先下海致富的祖父,一段中华民族故国的历史因为这封信而慢慢展开。经常见几代人,不断报道国情。
从西方到三线建设,从改革的记忆到一带一路,70年的民族斗争史已经由这封信呈现出来。国家如海,家如舟,缘分不可分。
从钱学森到屠呦呦,从陈到,新中国200余人受到这封信的致敬。浪淘尽,那么多风流人物取之不尽,那么多人清心寡欲,各有国情。
从“学习动力”陕西学习平台到《中国青年报》,从团委“xi安青会”到西县新区关伟,跨省市的媒体、新媒体、传统媒体、专业媒体、自媒体浪潮汹涌而来
这是一个讲述Xi和陕西故事的盛会,也是一个凝聚和释放家和国家能量的盛会。
值此新年之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我们要再次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活动的人!
我们也要再次感谢所有踊跃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是你,走近你爱的人,倾听过去,记录你的祖国,致敬英雄,诉说沧桑,关注现实。是你,温暖了每一个校园,孕育了很久,释放正能量温暖了一座城市,激励了千千万万人。
因为你,这个冬天有点温暖,这个城市正处于青春时期。
最后,用2019年难忘的一幕向所有的看客致敬。
一个音乐人,用陕西话激情歌唱。一位钢琴家一丝不苟地为他伴奏。在空荡荡的大厅里,他们似乎有点孤独。
这是我今年冬天在宝鸡看到的场景。这位名叫左东的歌手多年来一直用自己的方言歌曲演唱家乡歌曲,颇有影响力。这两年,尽管艰辛,他还是用自己的坚持和爱支撑着这个唱家乡歌的地方。
新年就要到了,我们要祝愿所有左东人:2020年,进入属于自己的春天。
如果我们的时代注定是波澜壮阔的,那么每一个在海浪中嬉戏或者在水面上窒息的人,都是意义的一部分,而不是过客。
如果说我们的旅程注定是无限的,那么每一个坚守或者感动的人都是风景的一部分,而不是背景中的一个点。
过去的一切都是前言。所有的冰雪都在等待融化。春天就在眼前。
最大的春天在你的心里,冰雪消融。那里,阳光灿烂无遮掩,鲜花盛开无忧,少年如风成长。
2020年,我祝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家园,新的十年,甚至更多的青少年!
《阳光报》主编万博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西安阳光报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