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5日,世界上第一份关于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报告出现在周刊上,至今已有26年。这个起源于男同性恋的奇案,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势力,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大瘟疫。根据美国2006年发布的年度艾滋病报告,全球估计有3950万人感染艾滋病,感染率和死亡人数继续上升。
这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是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慢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的一种。自从1981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对这种疾病进行艰苦的研究。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次分离出一种逆转录病毒,命名为淋巴腺相关病毒(LAV)。1984年5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从一名艾滋病患者的活组织中分离出的病毒被命名为人类T淋巴细胞三型病毒(HTLV三型)。同年,美国加州大学也分离出艾滋病相关病毒(ARV)。从那以后,这三种新发现的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交叉免疫反应、蛋白质印迹和病毒定义图谱上被证明基本相同。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和病毒学学会将这些病毒命名为艾滋病毒。后来从西非分离出一种逆转录病毒,也能引起艾滋病,但临床症状较轻,死亡率较低。这种新分离的病毒被称为HIV-2病毒,而上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艾滋病病毒被称为HIV-1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最终导致感染者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导致感染者各种肿瘤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病毒这么恶毒?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在研究艾滋病病毒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艾滋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