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层面:影响有限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经贸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经济的外部风险和下行压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延生认为,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的初步预测,如果美国对中国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预计对中国GDP的影响约为0.10%至0.12%;如果在此基础上对20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预计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约为0.20%至0.25%。经贸摩擦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以来一直在改善,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冲击。2017年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贸易依存度降至33%,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就贸易摩擦本身而言,影响有限。
企业层面: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从企业层面来看,经贸摩擦对一些外向型企业产生了影响,可能会带来成本增加、订单减少等问题。企业面临着减产、停业和重组的挑战。电子通讯、电机、木材加工、化工产品等行业的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大。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一方面对中国的部分出口商品征收关税,这些关税会逐渐传导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上下游,最终结果将由出口商、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美国采购商共同承担。另一方面,中国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在应对措施中增加的税收将主要用于受损企业和员工,鼓励企业调整进口结构等。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下半年就业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对经贸摩擦的充分评估和积极应对。
国内消费:对人民影响不大
从国内消费来看,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陈文玲认为,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人影响不大。比如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不到三分之一,美国大豆只能在中国提油,说明豆油价格可能会上涨。中国进口一吨大豆加关税的价格是3750美元,比原价多750美元。豆油平均每公斤价格可能高几元,对人们生活影响不大。但去年进口猪肉价格从每公斤10元到11元不等,今年加关税后每公斤超过17元。猪肉价格的上涨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牛、羊肉、鸡肉、鱼肉是可以替代的。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对于经贸摩擦影响的质疑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外汇市场的波动,二是对我国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的质疑。这需要客观冷静的看待。
资本市场:金融风险一般是可控的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经贸摩擦的影响是存在的,但不是主要原因。股市波动主要受心理因素影响,外汇市场波动主要受美元走强和外部不确定性影响,部分影响来自周期性行为。更何况目前股市和外汇市场的波动幅度与过去几年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因此,重要的任务仍然是稳定预期。从基本面来看,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资本市场具备健康发展的充分条件。
高技术创新:冷静评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对高科技创新的质疑更多的是受中兴事件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承认美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
总的来说,当前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有影响、可控、需要应对”。在处理中美贸易摩擦时,自吹自擂、自怨自艾、盲目自信、盲目恐惧不是解决办法。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发展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最终克服这条道路上遇到的困难。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经贸摩擦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