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都发生着许多新鲜事,当下的实时热点,最热话题。我们应该多为自己充电,多掌握些知识才能让自己见多识广,眼下互联网、科技、数码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了。今天小编就整理了一些的讯息,分享给大家。
之前写了一篇关于用户运营的文章,以自己正在做的行家访谈项目为例,表达了“运营用户要靠规则”这么一个观点,实际这项工作在设定规则之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今天还是借此项目来聊聊运营人的思考力和执行力。 运营人应是参与者而不是监管者 运营人是规则的制定者,因此认为自己应该是个监管者,这是初入运营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在这个项目中我也犯了这个错误,以为自己制定了规则,大家可以按规则行事,自己只要把控几个节点,按时等待结果就行,但实际上并没这么简单,事情进展也不顺利。由于这件事是需要访谈师配合完成,在进度上就很难把控,很多时间都是在催进度,等结果。当一个运营人处于等待状态时,说明这过程就有问题了。由于访谈进度、出稿速度都很慢,我就处于等待之中了。尽管有了规则,访谈师也按规则行事,但由于一些协调时间上的问题,导致访谈一拖再拖,而我也没有意识到整个环节哪一步出了问题,因此也没有针对性地去解决。直到和老板总结项目进度时,才把这些问题扒出来。 好的运营一定强执行 上面讲了运营应该是一个参与者,参与到整个运营活动中去,了解每一个环节。参与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当自己制定了一个项目,后面的执行很重要,因为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真正发现这个项目的问题。比如自己当下行家访谈这个项目,当我缕清每一个环节,真正参与其中去推进的时候,才发现很多环节是可以加快进度的。当访谈师们因为一些问题没办法进行下去并且他们难以解决的时候,我必须参与进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帮他们去解决,如果我不参与进来,和他们一起来解决,那我就只能等待结果。运营的事情很繁琐,绝不是简简单单制定规则,等待结果那么容易,还要参与进去,尤其是一个新的项目,你不知道整个环节走下来会出现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需要自己出面去解决的。执行就是参与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没有思考力的运营不是好运营 思考问题的方法很重要,当一个项目执行下来未达到自己预期目标时,如何思考显得尤为重要。我的思考方法是解构项目,将项目尽可能细分到各个环节,把项目从头至尾分解,列出每个环节的工作和目标,以及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陈列解决方法。因此特意做了个思维导图,如下: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