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一万小时定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admin 4328 0
互联网新闻:《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一万小时定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身边发生了很多新鲜事,当前的实时热点,最热门的话题。我们应该多充电,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自己见多识广。目前,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边肖整理了一些信息并与大家分享。

练习可以让你变得更好,但不要指望它能让你变得完美。在过去的几年里,心理学领域的许多著名经典实验都被证明在严格的重测中是站不住脚的。很多时候,这些被曝光的想法,最终都是为了帮助人们自己变得更好。

《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一万小时定律”并没想象中那么重要

《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一万小时定律”并没想象中那么重要

最近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重复了1993年对某音乐学院小提琴学生的一项有影响的研究。

最初的发现很简单,也很有说服力:被认为是精英的最优秀、最专业的选手,练得最辛苦。结果表明,刻意练习是获得精英地位的最重要因素,比基因或人格更重要。

后来,这种观点在记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写的《异类》(离群值)》一书中得到普及。他称之为“万小时定律”。格拉德威尔写道:“一万小时是一个伟大的神奇数字。”他引用了一些名人和成功人士(如比尔盖茨和披头士)的轶事,还引用了1993年的论文(根据谷歌学术的数据,这篇论文被引用了9800多次)。

在反复的研究中,凯斯西储大学的布鲁克麦克纳马拉和梅加麦特拉使用了比1993年更大的样本,并实施了更严格的研究控制。他们发现练习对提高成绩确实很重要,但没有原文章声称的那么重要。令人惊讶的是,练习对优秀的表演者有不同的影响。

该研究论文的作者写道,“事实上,大多数优秀的小提琴手独自练习的水平低于优秀小提琴手的平均水平。”练习还是很重要的:练习占好小提琴手和差小提琴手的26%的差异。然而,最初的研究声称实践占了48%。

多年来,各种研究一直在弱化“一万小时定律”。

2016年,麦克纳马拉还在《心理科学透视》(Perspectiv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合分析,分析了33项关于刻意练习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发现练习并没有那么重要。更准确的说,发现练习在导致运动员成绩差异的因素中占18%。

所以,修行不是无足轻重的,也意味着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基因、性格、人生经历等等。弥补了大部分性能差异。

练习固然重要,但同时,再多的练习也不太可能帮助资质平庸的运动员弥合与天生巨星的差距。

所以一万小时定律被曝光了,让一些人觉得彻底解脱了。因为这个规律隐含着一种深深的自我贬低:如果我们不能成功,它就只是天生的。

2016年,Vox科学记者布莱恩雷斯尼克写了一篇

篇关于综合分析的文章,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在运动方面是多么地糟糕。他会花几个小时练习长曲棍球,但一直都没能取得进步,因此自己、父母和教练都感到无比沮丧。他说,如果他当初意识到自己的运动协调性本身就不大好,练习再多也无法赶上优秀的球员,那么他能免受多少失落情绪的煎熬呢?

一万小时定律延续了一个让人筋疲力尽的想法: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在我们全身心投入的任何事情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它让我们看不到平庸也能快乐。

直到今天,雷斯尼克还是一个缓慢、笨拙的徒步旅行者。但他喜欢户外活动。他是个不错的画家。但有时候,拿出一块画布,让大脑的非语言部分参与进来,他会享受其中。他说,当他让自己摆脱期望的束缚时,他可以变得很好,可以开始享受乐趣。

在他看来,如果你不是这个房间里最聪明、最优秀的那个人,也并不意味着你一无是处。如果你不擅长运动,你仍然可以通过户外运动来锻炼身体。我们应该能够享受我们不擅长的事情,而不应该给自己不断取得进步的压力。

那些拆穿一万小时定律的研究倒给出了一个乐观的结论:当我们用心去做事情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取得进步,但我们不必给自己设定一个不可能达到的标准。

自 网易科技《知否》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8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