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发生了很多新鲜事,当前的实时热点,最热门的话题。我们应该多充电,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自己见多识广。目前,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边肖整理了一些信息并与大家分享。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废品被视为“城市地雷”,而在中国,由于回收价值和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回收服务的缺乏和水平低,这些“矿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挖掘,而是演变成了城市病——垃圾围城。
在这个人和万物相互联系的时代,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和改变。一些O2O企业通过APP或微信服务号等在线平台将用户与回收商或企业联系起来,甚至有企业希望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他们面临着6000多亿元的巨大市场,当然也存在政府支持不足、资金不足等诸多问题。
很多人想妥善处理废品的时候处理废品是正常的,但是因为找不到回收商或者服务不好,他们更愿意直接处理掉。现在有一批O2O回收企业希望整合互联网基因,解决居民卖废品的问题。
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全国十大类回收再生资源总量约2.45亿吨,总值6446.9亿元。如此巨大的市场吸引了100多个回收平台,包括百度、阿里巴巴等BAT巨头。但是,这些平台出发点不同,模式也不同。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再生活”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回收团队和物流系统,提供定期回收和生活服务,在北京和上海吸引了20多万用户,日订单量超过1万。
2015年7月,创业板(002340。SZ)“城市矿山第一股”,推出全国首个全方位分类回收互联网平台“回收兄弟”,旨在成为中国最大的废品供应商。“回收哥”专注于垃圾回收,重组荆门、武汉、深圳、广州三地3000多家回收商,单日垃圾回收量已超过300吨。
去年8月,“淘弃宝”推出了自己的团队,为家庭和企业提供家居回收服务。淘大废宝将建设自己的分拣中心,完善物流体系,业务范围从北京的五道口、学院路、回龙观拓展到知春路、望京,未来将进入深圳、成都、Xi、广州。
“货币兑换”更看重的是回收行业本身,既要为一万多用户提供便利,又要为从业者改善就业环境,获取社会福利,最终提高效率,规范回收行业。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协会副会长潘永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互联网”模式可以有效整合现有回收人员,提高回收市场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水平。但也有专业人士担心,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充足的资金,这些平台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
不同的初始意图和不同的服务模式
这些回收平台都有类似的服务模式。
第一,通过APP、微信服务号等渠道搭建平台。用户在平台下订单,回收人员接到订单后联系用户收集废品。
其次,将收集到的废品直接出售给可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将传统产业链从5个减少到7个到3个,提高了行业的效率。传统的回收产业链是用户、个体回收商、回收站、分拣站、大型回收站、加工企业等。但是像“再活”或者“回收哥”这样的链条只有三条,分别是用户、回收O2O平台、加工企业。
但由于最初的意向不同,对回收行业的理解不同,他们提供的服务类型和成立回收团队的方式也不同。
“再造生命”以用户为中心,所以一切服务都以用户为中心。该平台创始人夏凡介绍说,Live已经建立了一个200多人的线下服务团队,为家庭用户提供服务。用户销售废品的收入以余额的形式存入个人账户,可用于平台上便利店的产品交换和手机等生活服务的维修。
据夏凡的调查,光卖废品就亏了,一次上门成本6元,而收集废品的客户平均价格只有4元。所以“再活”的商业模式就是上门一次,解决客户的两个问题。
“回收废品,同时向顾客分发定期消费的家庭日用品,并以企业的毛利弥补上门拜访的费用。”夏凡说。
这种回收配送的“逆向物流”运营模式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2015年1月,《再活一次》完成天使轮融资,同年7月完成A轮融资。今年年初,《再活一次》将开始B轮融资。
“淘宝”也采用“回收配送”的服务模式。但与《重生》不同的是,《淘大弃宝》发现,超市、便利店、零售店等企业用户每天可以产生更多的废品,给平台带来可观的利润。所以“淘弃宝”除了为5万多个人用户提供服务外,还为企业用户提供定期现金结算服务。
“淘弃宝”创始人李天也表示,个人用户想象力大,积累的流量可以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点,比如通过废品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企业用户利润高,为公司提供60%的现金流。
在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双重服务模式下,“淘弃宝”完成了1500万元人民币的预A轮融资,并将于今年3月启动开拓北京市场的A轮融资,未来将扩展至深圳、成都、Xi和广州。
我们承接了格林的回收业务,“回收哥”的用户也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而“回收哥”的企业用户多为工厂,一次可回收数百吨废品。考虑到工厂废品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回收哥”用自己的员工而不是加盟商来负责企业用户。
“换钱”创始人马宁,大学时代卖废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他批评了该行业的各种弊端:唯利是图,
标准严重缺失,企业没有社会责任心引发二次污染,一线回收人员收入差距大,承担着最重要的工作却未换来应有的尊重等。因此,他聚焦于如何改善一线回收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整个行业的效率。马宁介绍,“换钱”要塑造三个价值:一是为老百姓创造价值,提供O2O废品上门回收便民服务,同时培养其垃圾分拣的习惯;二是为回收人员提供更稳定、体面的工作和更公平的交易环境,为他们解决一些社会福利问题;三是在回收行业塑造标准,通过自动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方式,优化整个供应链,提升效率,控制回收物的流向。
“换钱”没有建立电子支付体系,所有交易现金结账。加盟的回收人员从用户手中购得或者捡拾到废品后转卖给“换钱”,后者再转卖给加工处理企业。
另外,“淘弃宝”和“换钱”都没有取得北京市的再生资源回收资质。对此,“淘弃宝”表示,资质不是难题,公司正在办理手续,未来也可能收购有资质的企业。
回收队伍 自筹还是众包?
初心不一的再生回收平台对回收行业的理解也不一样,这直接导致回收队伍的建立方式完全不同。
目前,回收O2O企业建立回收队伍有两种方式:一是招聘社会人员成为公司全职员工,开展上门回收业务;二是以众包的方式,邀请一线回收人员加盟平台,用抽成或者转卖的方式支付报酬。
自建队伍的“再生活”认为,原有回收人员管理难度大。随着大宗商品市场国际价格不断回落,废品价格也大幅下降,最底层的个体回收人员在行业的生存空间遭到市场挤压,难以保证服务的持续性。个体回收人员原先的盈利模式在于区域垄断、价格不透明、缺斤少两等,整编时就要考虑,价格透明化给回收人员带来的损失能否通过导流的订单量弥补。
“淘弃宝”通过千份当面访谈发现,个体回收人员的素质是一大隐患。居民认为上门回收或多或少地侵犯到了自己的隐私,因此不愿意让公众形象不佳的回收人员进入自己的住宅。而且,对于专注用户的两家企业来说,整编回收人员意味公司无法抓住用户。
不过,“回收哥”认为,上述弊端也是机会。该公司总经理张宇平认为,岗前培训和一套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能够解决管理问题。在回收人员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时,“回收哥”用五到七成的抽成比例更能吸引个体回收人员加盟。
“用利益吸引回收人员加盟,且门槛低,只要有钱赚,回收员就会坚守。”张宇平表示,压缩产业链后,可以用节省的成本来补贴支付给加盟人员的抽成,最后“回收哥”还是能比传统回收模式多挣一到两成。
“当自建的队伍做大后,你会发现,你也变成了区域垄断。”马宁表示,区域垄断是回收行业孕育出的生态环境,自有其道理。
另外他认为,一个涉足回收行业的企业,评判回收人员素质时就已经输了,个体回收人员和企业招聘的社会人员没有素质高低之分。回收人员从事着整个行业中最辛苦最有价值的工作,他们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不佳,是因为没有人教他们应当如何处理。
“用一拨人代替另一拨人回收废品,不能提高行业效率。相反,原有体系中的回收师傅,只要整编好了,他所产生的效益高于自建队伍,因为他更专业。”马宁解释称,最终代替回收师傅的不会是自建队伍,而是更加自动化机械化的设备。
抛开上述纷争,观念不同、模式各异的回收O2O企业们能否生存下来还是个未知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表示,这些平台短时间难以形成规模。“业内错综复杂,难以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没有足够的资金,难以支撑到政府转变观念。”
当然,最终结果需要时间来检验。这位专业人士也表示,长期来看,回收O2O是否可行还要看多方努力的结果。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