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发生了很多新鲜事,当前的实时热点,最热门的话题。我们应该多充电,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自己见多识广。目前,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边肖整理了一些信息并与大家分享。
共享护士就是通过移动App下单,预约相关医疗服务(打针、输液、换药等)。),然后让护士在约定的时间上门服务。
最近了解到一些关于共享护士的信息,简单的挖掘分析了一下,分享给大家。在OFO这个低谷期,即使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看着共享模式的没落,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共享护士的一些看法。
共享护士原则
“当你的家人甚至需要护士照顾你的时候,不用跑很远,不用挂号,不用排队,可以在APP里一键召唤护士上门,现场护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有一层平台保障。”
共享护士基本和滴滴打车有相同的需求场景。
考虑到目前的监管体系过于粗糙,第一批共享护士产品大部分采用B2B2C模式,平台与医院合作,医院反过来链接护士开展业务为用户服务。
即以下模式:
平台与医院合作,医院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包括人力物力,护士提供业余时间和专业技能,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
护士的职业和司机不太一样。护士的个体特征更加明显,每个护士的专业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强调。而且具有持续服务增值特点,了解用户既往病史和生活习惯的护士会更受青睐,体现在订单匹配的差异化创建上。
共享护士不适合基于群体特征的匹配系统,如抢单、派单等。相反,它们更适合基于个人特征的匹配系统,如筛选、推荐和回购。
材料:
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认“互联网护理服务”将于今年2月至12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试点。
它还界定了护理服务的范围,主要是针对残疾和半残疾老年人。你可以通过手机APP下单预定护士上门服务。
共享护士相当于获得国家颁发的通行证。虽然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但其潜力不可低估。
分享的背后是个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共享概念的背后是增加个人收入,带动个体经济增长,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商业模式,也是未来几大典型趋势之一。
第一,互联网带来的产业转型,无人理念和高效率理念的创新,带来了大规模裁员浪潮。
而现在,所谓的资本寒冬导致了互联网本身的急剧萎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缩减编制,储备过冬的能量。互联网本身也迎来了大规模裁员的浪潮。
在企业倒闭裁员的浪潮下,曾经的高薪精英可能会发现很难找到薪资的跳板,不仅无法实现加薪,甚至无法与原来的薪资持平。
在这种情况下,高薪精英会降低薪酬要求,寻求未来有前途的职位。
这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直到最后一个类失业才会结束。
未来的市场,会有两种人泛滥,一种是失业者,一种是低收入人群,会带来大量的闲散人员和闲散技能。
这是一个特别适合孕育分享理念的时间点。社会将越来越需要实现个体经济。除了工作,大多数人还需要一份副业来出售他们的空闲时间和空闲技能
我相信即使是互联网从业者这种高收入群体,也还是需要自己的个体经济。
最典型的带动个体经济的互联网项目是淘宝。一大批没有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的闲人开了第一批个体淘宝店。可以说阿里帝国就是在这些个体经济中孵化出来的。
后来,微信的自媒体,滴滴的司机,云集的店长,Tik Tok的网络名人,都为个人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市场经验。
能带动个体经济的项目不一定是共享概念,但共享概念最有可能带动个体经济。
和共享护士一样,共享模式并不成熟,但很清晰,其本质决定了它是最有可能促进个体经济的概念之一。
最常见的共享模式是三方共享,甲方提供时间、专业技能和服务,乙方提供平台,丙方享受服务并付费。
在这个模型中,必须有一类用户作为服务提供者并获得相应的利益,而另一类用户作为服务消费者购买并
消费服务,平台在中间扮演场地租赁的角色,方收取少量的手续费或者提成费。共享是一种概念,他可以与模式进行融合,这是一个很好的障眼法,最近几年我们提到共享,更多的还是以滴滴,摩拜等直接以共享冠名的项目,这也是 共享热潮降低的原因之一。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更有许多项目,不以其名,行其之事,只要名字里不带上共享二字,就不会被视为共享项目,可以安安心心的发展。
其实近几年发展比较好的项目当中,并不缺少共享概念。
以云集为例,本质上也是一种共享。
云集的模式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店长,拥有自己的商铺。
我们将这个模式放入到共享概念进行解读,就会发现其本质便是让部分人提供店铺经营,导购的服务,平台提供供应链,技术等资源,用户则扮演消费者的角色进行消费, 最终 店长获得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收入。
凡是能推动个体经济的项目,必将受到部分用户的青睐。
简单来讲,推动个体经济的项目也就是能帮用户实现增收的项目,能帮用户赚钱的项目,是能成为用户副业乃至主页的一个项目。
这并不是微薄的红包,广告分成,而是实实在在的经营性的营收,能让用户已经具备的技能,让用户的时间变现。
“经营”的特点在于不确定性,其对应产生的收益,受到经营者付出的时间,精力,技术的专业能力乃至服务态度的影响。
必然出现两极现象,善经营的人获得更多的利益,不善经营的人,恐难以维系。
我们一直议论的流量变现,走到个体经济时代,就会转变成技能变现,时间变现。
举个例子,作为产品经理而言,我们有许多技能,但这些技能离开公司就无法变现,如果有这样的平台,能让我们的技能在闲置的时间里也能变现,你是否会拥护这个平台?
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有了“在行”。
我们思考更多的,不再只是如何获取流量,如何让流量变现,更多的还需要思考如何让用户的技能变现,时间变现。
每个用户群体都会有自己的专业技能,也都会有这些技能产生价值的场景,而我们要做的是锁定一个目标群体,再为对方打造定制的场地,让这些闲置的技能充分发挥价值。
我所知道的,以闲置技能变现,闲置时间变现的项目就有许多,包括本文的契机,共享护士,还有基于建筑行业的吉工家,基于教育直播的CCTALK。
推动个体经济的项目已经出现在很多行业领域,未来也会有更多的领域涌现出类似的项目。
参与共享,提供服务的用户,将变成该项目的合作伙伴,变成该项目的经营者。
如果你和滴滴的司机聊天,你会发现很多司机对现在的滴滴都是不满意的,也许我们的共享护士本人对平台也是不满意的。
但是他们仍然还是会继续使用滴滴,使用共享平台。
真正的原因在于 他们不只是平台的用户,更多的是平台的经营者,作为经营者而言,并不一定都是高回报的,我们必须要接受回报时高时低的特点,也要接受经营的好坏之分。
而平台方仅仅是作为用户和服务之间建立对话联系的场地,收取场地费,平台也不在需要大量的运营,大量的流量,平台只需要更多的经营者加入,共同经营这块场地。
经验者的特点在于经营二字,并不是在平台接单就视为经营,而是经营自己的品牌和经营自己的客户,为自己经营结果买单,才是经营者。
试想一下,一款共享护士的平台,有10万护士参与经营,从朋友圈到居住的小区,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
这就如同淘宝早期,并没有太多推广经费,都是由若干淘宝店主自行推广带来的流量。
也许 未来的企业将更多的拥抱合作伙伴,拥抱用户扮演的经营者,而不是靠员工队伍。
这可能是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模式,企业将不再是以招聘为主,而是以服务经营者为主,对外开放自己的资源,自己的能力,邀请更多的用户成为平台的经营者,从而为用户创造提供服务的条件,也是创造收益的条件。
一家企业,当拥有10000名员工时,尽管员工们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产生价值,但企业将会为此支出巨大的管理成本,资金成本,乃至承担风险,这也是裁员的根本原因。
然而,拥有数十万的经营者作为用户,却没有任何负担,反而会有促进作用。
必经经营者具备员工的技能,但却比员工更有动力去完成自己的业务,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这和自己的收益息息相关。
总结1. 共享护士获得国家认可,共享概念将是未来主流趋势之一。
2. 共享概念的价值在于推动个体经济的发展,帮助用户更好的通过闲置时间,闲置技能获取收益,是一种为用户带来增收,帮用户赚钱的模式。
3. 我们将不仅仅是寻找流量,挖掘流量变现,还需要思考如何让闲置的技能变现,让闲置的时间变现。
4. 未来企业,会更多的接住经营者的力量推动企业发展,员工将不再是企业考虑的第一要素,企业规模的扩大速度将会极大的减缓。
所以,留意你身边能推动个体经济的项目吧, 也去留意你身边具有共享概念的项目,现在加入,也许能作为第一批入场选手,获得红利。
#专栏作家#枯叶,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充电站。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