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发生了很多新鲜事,当前的实时热点,最热门的话题。我们应该多充电,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自己见多识广。目前,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边肖整理了一些信息并与大家分享。
阅读指南:
请在安静的环境中不要打扰30分钟,安静地阅读这篇文章。因为文章不好读,你需要看完之后再完成作业。真正成长或致富的道路并不容易。
本文是专栏中的一个类,不分享。整个栏目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之前的文章没看过,可以先关注专栏,建议从第一篇开始阅读
专栏,每月更新4篇。这个更新频率是告诉你,多看快不重要,重要的是尽量深入思考,现场实践。
第一次想看最新专栏,请关注微信官方账号中的“富人研究会”
正文开始.
有一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导演是迈克尔艾普特。纪录片拍摄于1964年,至今已有50多年。影片的内容是记录14个孩子,从7岁开始每7年采访一次,采访的内容是了解他们过去7年的生活变化。
这14个孩子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的是上层社会的精英家庭,有的是普通的中产家庭,有的来自社会底层家庭,甚至孤儿院。
这样,整部纪录片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你的背景能决定未来吗?有钱人的孩子还有钱吗?穷人的孩子还穷吗?我们的社会阶层真的固化了吗?”
猜猜结果是什么?
先留个悬念,带着这个问题和自己的猜测继续往下看另一个案例。
这也是最近网上有人做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财富分配模拟实验。实验如下:(实验数据来源:城市数据组)
房间里有100个人,每个人有100元。他们在玩一个游戏,每人要随机给另一个人一块钱。
请问最后100个人的财富分配是怎样的?这里有三个不同的答案,请猜猜是哪一个?
你可以把这个游戏想象成现实世界中财富分配的简化模型。假设大家从18岁开始进入这个游戏,每天玩一次,直到65岁退休。一次拿出一块钱,算是日常消费;获得一美元的人可以被视为对提供服务的奖励。
完全随机是为了让游戏公平,每个人都能提供同样的服务,获得同样的收入,以此来检验我们的假设。
从18岁到65岁,差不多是17000多天。所以我们的模拟游戏执行了17000次,过程中是允许欠债的。也就是说,没钱可以找别人借钱。让我们看看结果会如何:
横轴代表财富的排名,越多的财富往右边走;纵轴代表财富的价值
刚开始,每个人的财富都是一样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差不多到了30岁,数据开始逐渐开放,越大,最终的财富分配接近于情况C,也就是幂律分布,结果如下:
前10%的人拥有三分之一的财富,前20%的人拥有一半以上的财富。
首富的财富在400元左右,是初始值的4倍;
而且大约四分之一的人负债,大部分负债200元…
这是什么意思?
意味着在最公平的环境下,即使财富的分配是完全随机的,最终的结果也会是一小部分富人掌握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而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富人拥有更多的资源,他们获得财富的概率会变得比穷人高,所以这个价值的差距会变得更加明显…
好了,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看看如果一群人是富家子弟,他们的起点定得比普通人高,会是什么结果?
有钱人还会有钱吗?
我们假设这100个人中有10个是富二代,他们的初始值从100元调整到500元,其他不变。游戏运行如下:
="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aligncenter" title="富人越富的时代,普通人如何逆袭?" src="https://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2018/12/yunying2-1545967070.jpeg" alt="富人越富的时代,普通人如何逆袭?" width="1080" />注:其中红色为富二代玩家图形结果和前面一致,富二代中除了有个败家子跑到了社会中层(财富值依然超过普通人的初始值),其余的都依然在上流社会。
而财富总值的前六名全是富二代,前10大富豪中富二代也占了7名…
富人依然还是富人…
回到我们开篇《人生七年》的话题,最终这14位小孩,经过50年后,他们各自变得怎么样了?
你猜的没错,和这个模拟游戏结果几乎一致:
那些上流社会精英家庭的孩子…他们拥有更好的教育,毕业后从事着更高级的工作,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现在依然在上流社会过着优越的生活。 那些中产阶层的孩子…多数则延续着他们父辈简单而平凡生活,从事着教育或公益的工作。 而来自底层的那些孩子…他们辍学、早恋、早婚、早育…如今几乎都从事着各种低端的工作,比如保安、修理工、清洁工等…而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孩子也同样因为从小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而重复循环着他们父辈的生活轨迹…
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
这个社会似乎真的已经阶层固化!
但,其中有一位叫尼克的孩子,他从一个偏远地区只有一间屋子的小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考上了牛津,后来去美国当了物理教授,虽然没有变的非常富有,但已突破了阶层的壁垒。
命运之手似乎也有漏网之鱼?他是如何做到屌丝逆袭的?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和尼克一样,没有腰缠万贯的亲爹,没有一飞冲天的运气,我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群人。想要改变命运,我们能怎么办呢?
回到那个数学模型…
现在我们再次假设100个玩家每人初始值为100元。但这次,我们设定有10人比别人更加努力,从而获得了1%的竞争优势,从数据上来看,就是随机获得财富的概率提高1%,那么结果会如何呢?

虽然最终的趋势图依然没有变化,但这10位更努力的玩家,竟然有9人都进入了前20!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只要比别人多努力一些,也许,你就能拼搏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感谢这个残酷世界还给我们留下一条生路…
所以,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答案是两个字:努力
好吧,写到这里,已经完全是一篇鸡汤文了。
但,你真的以为我今天想说的是“努力”吗?
其实不是,努力并不是重点,而且要做到努力也不难,谁没努力过呢?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离成功如此遥远呢?
因为,真正难做到的不是“努力”,而是“坚持”!
如何学会坚持?刚才的模拟游戏,把“努力”的因素加入之后得到了“屌丝逆袭”的结果,但其中是有一个特别大的隐含前提的:
就是这个人从18岁开始到结束,必须每一天都比别人更努力,而不是1天、1个月、1年….是每一天!
这才是“屌丝逆袭”真正困难的地方!
从小我们看过很多励志的电影,剧情大多是一个贫困家庭出生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财富与荣耀故事:比如《当幸福来敲门》、《三傻大闹宝莱坞》还有在中国曾经挺火的一部电视剧《奋斗》..
为什么屌丝逆袭的故事经常用来拍成电影?因为太少了嘛。
为什么太少了?
因为这条路太难了,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
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我们并不是没有梦想,更不是没有努力过,而是未曾坚持下去!
所有的成功学都在教导我们应该努力,却从来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坚持”。
而今天,我真正想给你讲的,就是我们该如何学会“坚持”!
那我们应该如何让自己持续“坚持”努力呢?靠意志力硬抗吗?
还是去爬个雪山,走个戈壁?
或者是要天天打鸡血、日日喝鸡汤?
还是把坚持写上100遍,贴满整个屋子?
都不是…
答案是:
不坚持!
任何需要靠”坚持”的事,往往都坚持不了多久。
而你每天乐此不疲,废寝忘食在做的事,你的大脑里根本就不会跳出“坚持”两字…
比如喜欢玩游戏的人,他会说需要凭意志力坚持才能接着玩下去吗?不会!
只要开始了,就根本停不下来,反而是想停下来才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呢!玩上瘾了,你抢都抢不走!
你正在坚持的,说明这件事你内心就根本不喜欢。既然不喜欢,你又为什么要期待有一天你能在这条路上获得成功?
那些你不需要坚持的事,才是你正在“坚持”的事。
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把不喜欢的事坚持做下去,而是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然后一生都为它乐此不疲!让自己“玩上瘾”!
ok,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有机会让自己成功的事呢?
总不能天天玩游戏吧?(当然,这个时代,如果你发自内心的热爱玩游戏,并确实很有天赋,你一样也能获得成功,很多职业玩家收入不比大公司的CEO们少)
第一:找到自己的天赋我们从小就一直被教导说,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你数学不错,但是英语太差,你要补习你的英语;你挺有自我主见的,想法也很独特,但是太自我,要收着点性子,多与人和睦相处….
因此,我们磨平棱角,补齐短板,收起天性….终于,我们变成了一位….普通人。
一个人只能从优秀走向更优秀!
我们来看一个著名的实验:
为了提高教授快速阅读的方法,美国一所大学曾做了一个为期3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对10000名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进行了测试:
在没有培训之前,一般读者每分钟读90个字左右,而有些优秀的读者每分钟可以读350个字左右。
然后,对所有人都进行了快速阅读方法的培训之后,一般读者增加到了150字左右,增加了近2倍。但是你猜之前的那些每分钟可以读350字的人增加到了多少?
答案是:每分钟2900字左右,增加了近10倍!
这个结果让所有的研究人员都非常吃惊,因为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认定,水平比较差的读者进步会更大。
所以,在你有天赋的领域持续投入,回报率才是最大的!
那我们应该如何发现自己优秀的地方,或者说有天赋的地方呢?
我们一般认为的天赋是显性天赋,比如长得漂亮、身体协调、唱歌好听、智商高…
其实还有一种天赋,是隐性天赋。你会对某些东西感到愉悦,这个东西持续给你满足感,你可以一直花时间在这里,不厌其烦。时间久了,其实你就会与众不同。
我们都知道1万小时天才理论,可一个人为什么会在一件事上花一万小时呢?靠坚持吗?
有些人是不得已。但是多半人,是在深入体验中,找到了满足感,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只有持续的满足和愉悦感,才能让一个人“一不小心”就上了瘾,“一不小心”就投入了一万小时,“一不小心”就成为了高手,而不是所谓的坚持。
别人以为他在艰苦奋斗,实际他是乐在其中。
为什么让你照着PPT练习2次,你就很痛苦;而乔布斯为了苹果大会练习100次,却依然乐此不疲?
为什么同一个点上,有人痛苦,有人愉悦?
你搜索一下自己的过去,看看有没有一些事,是你愿意不厌其烦的一直做下去的?有没有什么事你做不到完美,你就无法忍受的?比如一个图标改来改去改100遍?
这些让你不厌其烦的地方、追求完美的地方、无法忍受的地方就是你的天赋所在,这就是上帝留给你的人生密码。
第二:重新设计你的人生找到自己有天分的地方之后呢?
写个ppt,做份简历,然后告诉别人,你在这块有天赋,这是你的兴趣爱好吗?
不是,你需要开始围绕你自己的“天赋”和“优势”重新设计你的人生。

国内有个歌手叫:李健。
毕业于清华大学,算学霸级别的了吧?可他在班内真的算不上有学习天赋的,他的室友要不就是从小看黑格尔长大的,要不就是会六国语言的,要不就是获得各种奥林匹克金牌的…..
每次考试他都需要非常勤奋努力,才可以考到六七十分,而那些真正的学霸,轻轻松松98分、99分….
相反,只要校园内有歌唱比赛,李健几乎每次都能轻轻松松的拿到第一….
毕业的时候,他做了和大多数人一样的选择,去了对口的广电总局上班,还算不错的企业吧?可他却感觉,自己每天做着不喜欢的工作,用着自己不擅长的技能,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听人使唤。虽然非常努力,却还是没能把事情做好,完全没有存在感….只能在下班后去KTV唱歌发泄…
直到几年后卢庚戌点醒他,邀他共同组建“水木年华”,这才有了我们后来熟知的中国著名歌手:李健!
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当你在有天赋的地方持续投入的话,回报效率是最高的。
所以,如果你发现了你的“天赋”,千万别再只把它当成“兴趣”,它可能就是你“人生的密码”,你需要围绕它,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
那如何设计呢?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 设定目标,并赋予伟大的意义
先设定“身份”,再赋予“使命”。
什么是身份?就是你想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
比如你喜欢唱歌,你将来想成为“一名歌手”;
比如你喜欢画画,你将来想成为“一名画家”;
比如你从小是个孩子王,有领导天赋,你将来想成为“一名企业家”;
先定义好身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别拿目标当技能,比如你喜欢赚钱,你将来想成为“一名有钱人”…这个没有意义,赚钱不是你的天赋,而是你发挥天赋后可能带来的结果。
然后再为这个“身份”赋予一定的“使命”。
什么是“使命”?就是“利他”。
你成为这个身份之后,能够给其他人带来什么好处?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歌手,那是一名怎么样的歌手?你在为谁发声?你在为谁歌唱?你的歌声能够给别人带来力量?治愈?还是愉悦?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画家,那是一名怎么样的画家?你打算主要画什么主题?为什么要画这个主题?你在传达一种什么精神?
没有这些意义,你如何打动人心?
没有这些意义,如何形成自己风格?
没有这些意义,你的用户为什么需要你?
用户不需要你,你如何商业化?
2. 思考商业化,把天赋变成事业
如果是想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那就不能只是把它当原来的兴趣一样玩玩就可以了,因为也许这个时候,你可能已经没有了其他的经济来源,你必须要思考如何商业化。
至于如何商业化,本专栏最后一个季度的全部内容都会围绕这点展开,如何从你的使命出发,理解你的用户,如何把你的想法落地,变成一个产品,如何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搭建团队,如何赚钱…
这里就不详细讲了,讲了也没用,因为中间还有2道关卡你需要过,后面2个季度的课程我们都会讲到。
3. 刻意练习“套路”,完成一万小时的积累
有天赋当然不够,它只是告诉你,你在这里持续投入的话,会得到最高的回报率,但并没有说,你找到天赋,就不需要再投入了。
从一个有天赋的人进化到这个领域里的高手,你还差“套路”!
什么是“套路”?就是前人总结的经验。
还是比如你喜欢唱歌,不是天天去KTV吼两嗓子,就能直接发唱片了,你需要专业化的训练,比如如何用气唱歌,练习音准,学习乐理知识,学习舞台表演…..
你所擅长的技能,在这个领域里一定已经有人总结了非常多成熟的“套路”供你学习,这些套路能够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减少无用的练习,帮助你更加快速的达到专业水准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刻意练习的是“套路”,而不是你的“兴趣”…
顶尖的高手,比如职业运动员,职业歌唱家,艺术家,企业家,都是在熟练掌握了套路之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后再往前迈出自己的一步!
而这一步,是你的一小步,也许却能成为人类在这个领域里的一大步。
4. 设立一个个小目标,逐个完成它们!
你要将这个新的人生目标,按时间和阶段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
除了因为那些:“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等烂大街的大道理之外,最主要的是,你得给自己在过程中,设立一个个“正反馈”。
什么叫“正反馈”,就是“经验值”。
如果玩过任何一款网络游戏的话,你就对这个概念很熟悉,你每杀掉一个怪,就会获得一些经验;你完成一个任务,也会获得一些经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就会升级;升级了你就会变得更强大,获得一些新的技能和新的能力;然后展开一段新的旅程,过程中还会给你一些意外的惊喜…
这个“经验”和“升级”就是你的“正反馈”,他是在告诉你,你目前做的这件事是正确的事,是有意义的事,并且会给你带来一些奖赏,持续的激励你不断的朝这条路继续前进。
这些稳定的获得感、成就感和不确定的意外惊喜叠加起来,就会让你“上瘾”。
而你在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就要为自己设置这些“上瘾”点,让自己乐在其中。
具体拆成多长的时间?多小的目标?
没有标准,越多越好,让自己不断的达到这些小目标,并记录下达成的那些时刻,让你自己看到自己成长的进度条,激励自己持续前进,并在过程中遇到那些命中注定的“意外之喜”…
你只要追求卓越,成功便会自动找上门来!

他真的是靠的“努力”完成的逆袭吗?
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他从小对物理的狂热和对自己理想的坚持!
他7岁那年,就梦想着要探索月亮的奥秘,进而推动着他更努力的学习物理;他在21岁那年考入牛津物理系;
后来,揣着推动核物理发展的梦想移民到美国…虽然他的天赋没有支撑他再更进一步,最终只成为了大学物理教授,但他已完成了阶层的穿越!
再回到那个模拟财富计算:那个能贯穿人生的,能让你始终比别人多的1%的竞争优势,是“努力”吗?
不是。
而是你在某个领域里的“天赋”!
因为只有天赋,才能贯穿一生,而你要做的事,就是发现他,保护他,并不断加强他!
用你的天赋,重新定义你的一生!
我们下节课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