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所谓创业分享是骗人的谎言?

admin 4319 0
互联网新闻:所谓创业分享是骗人的谎言?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身边发生了很多新鲜事,当前的实时热点,最热门的话题。我们应该多充电,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自己见多识广。目前,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边肖整理了一些信息并与大家分享。

【摘要】所谓的分享,只是分享者骄傲地做过的一些案例。

所谓的创业分享,都是骗人骗己的谎言?

正文/黄建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黄健明026)

到年底,一波大的目测来自各领域成功人士的年度分享、鸡汤、总结,大大小小的新媒体、旧媒体都会蚕食。比如一年五次成功融资的创业模式,公司多次逃脱,生来尴尬;或者是成功转型的媒体人,在企业界混的如鱼得水,年底,大七大婶和八大婶开了评奖会,拿了无数奖项;或者是一个从媒体转行进入投资领域的帅哥,让创业街上成千上万的创业者被他们的个人套装迷住,感觉身边都是很多有梦想的少年。

当然,以下只是年度分享的冰山一角。它们只是当前互联网的部分写照。只要你有一颗想分享的心,无论你是哪个角色,你都可以谈天说地,说笑是文章,你满脑子都是诗和书。这些所谓的分享,只是做了那么多骄傲的案例,说了那么多自我感觉良好的话,听了那么多让人感觉膨胀的故事,或者是无可挑剔的公关行为的分享者带来的副作用。

简单来说,不管什么形式的创业分享,都是一堆谎言。以下是五大共享谎言(非干货,不坐)。

第一句:“大家好,我是XX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公司是如何从0开始没有花一分钱推广实现百万用户的。”

呵呵,除了这两个字,不知道如何对这句话做出正确的评价。最悲哀的是,我在不少于十家创业公司的分享文稿里看到过这句话,而且是创始人的个人陈述。

这句话最大的威力就是有无数的看客,看了无数遍还相信这句话是真的,傻乎乎的安排自己的人根据那篇文章分享下面的一些技巧,一个字一个字打印出来,每一条都要落实到位,必然是完全一致的。但是,没用。当你进行第五种分享方式时,你的用户和你的数据仍然没有改善。

因为创始人没有告诉你,他们的一轮投票是BATMD的一个流量巨头投的,他们的种子用户是直接从上亿池中挑选出来的精准用户;创始人没有告诉你,他们直接在原来的线下店、线上淘宝店、天猫店、JD.COM店等地方塞了一个大广告。或者在售后小册子上写了“下载APP减30元”。“,就是不停地指导他们一个新推出的APP 24小时;创始人没有告诉你,他们曾经是某媒体某广告的总监和副总裁。内部转型和内部孵化响应号召,拿到了一些老领导卖不出去的广告位,外部价格至少10万。

这是你不知道的道理,你却傻乎乎的指着你的员工说996不努力,不加班,不发工资,不上班。“肯定有一件事我们没做,别人做了,所以别人有影响。我们没有效果!”大家都醒了,你一个人醉了,可以醉,但酒后不要骂人。

第二句话:“我们一路融资都很顺利。第一次见面只用了3分钟就确定了投资意向,比一匹马的6分钟少了3分钟。”

3分钟3分钟你能做什么?北京地铁高峰时段发车间隔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等下一趟地铁到了,基本就可以敲定你的天使轮和A轮融资了,因为你已经花了5分钟;3分钟还能做什么?成年人的眨眼频率是“2秒至10秒眨眼一次”。根据最大频率,每分钟闪烁30次,根据最小频率,每分钟闪烁6次。也就是说,眨眼18-90次,你的第一轮融资就已经接近了。

除了后半段的三分钟,前半段融资很顺利,满槽。什么叫顺利,就是基本上人家会给你想要的钱,这就是顺利。但并不是,因为创始人没有告诉你,在他们第一次决定创业之前,他们已经准备了一年、两年甚至十年,通过各种接触,口头上得到了很多投资人的投资意向,只是那一天他开始创业,三分钟就签了名。

创始人没有告诉你,在准备一轮融资的时候,上午6点开始FA安排的第一家机构早餐会,7点半开始第二家早餐会,9点开始第三家与第二家早餐会,11点开始第四家午餐,12点开始第五家午餐,3点开始第六家下午茶,5点开始第七家下午茶,9点开始晚餐,11点开始。

创始人没告诉你他们公司月利润一百万,成立第三个月收支平衡,利润持续上升。他们根本不需要外部资本的干预。所谓的融资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融资回来的钱大部分原封不动的留在那里,或者银行的理财产品是转账后购买的。

“为什么别人拿钱这么容易?我们很难拿钱。谁有BAT老板的微信或者电话,我就和他谈,我们的项目一定会成功

!”

第三句:“我们是XX领域的BATMD(其中一家),它是我们的对标公司,我们的模式已经经过验证。”

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业自然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行业自然有不同的规则和潜规则。即便他们全都披上了互联网这个外皮,也无改这个隔行如隔山的千年定理。

这句话里面有几个点值得一说,“XX领域的巨头”,这个领域真的需要你这样的巨头么?你在垂直里面做大而全的事情真的有用处么?

例如,在医疗行业,你要做一个微信,让所有医疗从业人员都能在里面畅所欲言,好的,假设我作为一个每天帮别人打针的小护士,上午7点就上班,晚上9点才下班,一天见到的都是医生、护士、病人,满眼都是白的医生护士装,红的针管血,还让我在闲暇看手机娱乐的时间装上一个只有我们医生护士才有的“行业微信”,我连跟我在工地搬砖的男朋友视频聊天的权利都没有,这样的软件我不秒删才怪,又或者说,它本身就不应该存在。

最后一句,“模式已经经过验证”,这句话更加经不起推敲,你的模式在哪里验证过?美国还是中国?如果在中国的话,你在空调行业验证的质量保证,技术领先,一台空调用十年作为口号,放在手机行业,质量保证,技术领先,一台用十年,这能作为口号么?通常,我们都管这叫口PAO。

“既然在两个领域都经过验证,那证明这个模式肯定是正确的,我们立马开干,一定能在最短时间超过他们。”

第四句:“媒体人做公关非常简单,很多事情都是手到拿来,有时候跟老同事打声招呼就行。”

写到这里,忍着被一群同行狂喷的骂名,依然要人艰继续拆,媒体人做公关真的简单吗,多少媒体人看到别人转业的风光,纷纷蠢蠢欲动,奈何真正被大家捧为转型典范的人,心中常年有无数只草泥马在狂奔。

道理非常简单,用广告说辞里面的关系来说明,企业广告主是甲方(代表人物:品牌总监、公关经理、媒介专员),那么第三方的广告公关公司就是乙方,很多在任的乙方公关或者是甲方市场,都是经常换来换去,你做做甲,我当当乙,偶尔有不爽也是秉持职业被骂的心态,过去就过去了。

而上文说到的媒体人是什么方呢?不是甲,也不是乙,更不是丙,而是“顶方”。什么叫“顶方”,就是无论你是企业主也好,第三方公关公司也好,都得对媒体恭恭敬敬,要是没有好态度,你们的形象就岌岌可危,媒体式甲乙方的顶头上司,简称“顶方”。

公关们并没有告诉你当“顶方”转到甲,或者被甲压制的乙之后,除开本身的工作压力之外,那扑面而来的夹板气就会一丝不留的打在他们略显沧桑的脸上,心态好的媒体人尚且需要个一年半载来调节,那些原有的名记、名家,在顶方的高级生态生存之下,真心难以忍受这种“日常的打击”,所以能跟大家分享这件事的人,内心之强大,绝非等闲之辈。

对于另外一件事,“找老同事打声招呼”,公关们并没有告诉你,他们在老同事,或者老同行即将生产的时候,日日嘘寒问暖;公关们并没有告诉你,他们在每场发布会开始一个月之前,跟多达上百位,甚至几百位的媒体朋友你来我往,笑口盈盈,记住这几百人的名字只是基本功,更多的甚至要记得他们喜欢吃的菜系,喜欢坐的专车,甚至喜欢的运动,务求与他们有更多的话题;公关们并没有告诉你,他们企业被稍微歪曲,老板一声命令下来改稿封口的时候,放着家里一家老小,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彻夜电话、邮件、微信轰炸,只为找到那关键人物,说上那么两句话,即使内心默认这篇稿子优良,也只得用力执行。

“你和虎嗅的主编不是一起吃过饭么,这个负面对我们公司发展至关重要,删个稿不就一句话的事情。”一句话,确实是一句话,就看这句话说多久了。

第五句:“现在是创业最好的时代,我们会帮助中国的创业者获得成功,我们最不缺的就是钱。”

对于创业最好的时代这句话,我也曾在我的创业类文章中写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差的时代。”所以这句话只是没说后半句,并不算有错,错就错在帮助创业者成功,以及不缺钱。

帮助创业者成功,这句话,绝对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口号,帮助中小企业成功,帮助国内企业走出世界等等。话是没错的,但是听众不这么认为,在没有特定条件的情况下,狂热的创业听众们会认为,自己会是下一个XX。

投资人们并没有告诉你,他们认可的创业者是在第二句话里面,每天时间基本上精确到秒计算,人生中即便有家庭,但是工作至少占比70%以上的工作狂们,就凭这帮创业者这样的品质,即使这个基金不投,也有下个基金跟进,他们的狂热决定了他们的成功;投资人们并没有告诉你,他们认可的创业者不会一意孤行,而是知错即改,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把自己定下的战略目标不断修正,符合当前格局的竞争环境,让自己至少走快半步;投资人们并没有告诉你,他们在选择这样的创业者的时候,通常是以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比例在挑选出他们心目中的那个MR.RIGHT,每天日常的工作就是面对几百上千封BP邮件,几百个加人申请,几十个拉群认识,几十通电话回访,经过比高考还要严格筛选上百倍的衡量之后,做出的判断,而不是当下那个拍下脑门子瞬间的决定。

市场最不缺的不是钱,而是有信心的钱。从2006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超高的倍数爆发,经过2007年实体经济+股市经济“双牛市”的洗礼后,中国的新中产已经完全崛起,2014年中国GDP已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第二个突破10万亿美元GDP的国家,专家预测在2024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所以说,中国缺钱么?不缺。中国投资缺钱么?也不缺。2015年的一波牛市,一波股灾。损失30%以上的中产们太多太多,但是否对大家生活品质造成了影响?并没有,拿一个媒体朋友的例子来说,让她日夜惦记的股市亏损,对她最终带来的生活上的损失就是,在即将下手买下的新房子里面,少买了几平米的面积,仅此而已。

投资人们并没有告诉你,有信心的钱,在经历过团购、O2O、垂直电商B2C、陌生人社交这几个大坑之后,已经愈发减少,原有的存量资金都被去信心化,也就是说,投资人们户头上的那些个0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存在他们心中的0已经抹去不少。

“中关村创业大街上飘的都是钱,你只要来了就是你的。”是你的钱没错,就看你能不能装进口袋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2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