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无处不在:在网上代表真实的人,在电影中殖民新世界。在科学上,他们的作用更加有限。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头像在语言学上可能非常有用。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使用虚拟化身来研究现实中的人在互动中的行为。这种方法使得研究人们在谈话中如何高精度地适应对方成为可能。
心理语言学中一个令人兴奋的问题是人们如何在对话中调整他们的单词。选择研究的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联盟”:在其他参与者不知道的情况下互相交谈,被指示以某种方式说话。然而,用这种方法研究英语口语的某些方面是不可能的,例如语速或语调的细微变化。伊芙琳海瑟拉(Evelien Heyselaar)、彼得哈科特(Peter Hagoort)和卡特里恩塞格(Katrien Segaert)用人类联盟来换取虚拟现实的体现,从而为研究对话的动机开辟了令人兴奋的新可能性。
二者兼得
为了解决盟友的问题,一些研究使用预先录制的声音文件来代替盟友。然而,在磁带上说话与面对面交谈有很大的不同,有研究表明,在与磁带互动时,语言行为不同于视频。海瑟拉尔和他的同事们着手确定虚拟现实技术是否可以用来结合联盟的最佳方法和纯音方法。
虚拟现实可以创造一个虚拟的存在,一个化身,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模式控制到最小的细节。海瑟拉尔和他的同事决定使用句法启动来测试头像的有效性,这意味着参与者调整他们的语法用法以匹配其他语法。语法启动广为人知,因此为虚拟现实的实现提供了理想的测试平台。
人形化身
最近的工作表明,人们对适应对象的适应会受到他们对与之互动的人的看法的影响。海瑟拉尔和他的同事邀请人们与盟友、人形化身或类似计算机的化身一起玩纸牌游戏。两个头像看起来一模一样,但行为却不一样:像人一样的头像表现出逼真的面部表情,比如微笑、扬起眉毛、眼神交流,而像电脑一样的头像则没有。
不出所料,人形化身的工作方式和盟友一样好:两者都会导致相同数量的语法适应,而人形化身则不会。这些结果表明,未来的对话实验可以使用虚拟现实化身,并以以前不可能的方式研究行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