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发生了很多新鲜事,当前的实时热点,最热门的话题。我们应该多充电,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自己见多识广。目前,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边肖整理了一些信息并与大家分享。
文章来源于理解笔记,作者理解笔记。
说到短信诈骗,只要有手机的用户遇到过,这些年来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从直接给妈妈打电话到各种精彩事件。但是,走过银行ATM机,站在银行柜台前,各种警告和提醒,似乎还是告诉我们,被骗的人还是很多的。那些被曝光无数次的骗局还在起作用吗?
“数额不大,但真的感觉智商被羞辱了。”
读者张谦告诉他要懂得做笔记。前不久的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他参加了几次网络比赛。虽然球队爆发频繁,但他并没有太在意,就是抱着参与的心态打球。毕竟输赢只是小考平台的分数。
但就在法国队夺冠后,他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好像是“竞猜平台”发来的,通知他中奖了,而且还是现金奖。告诉他马上办理赎回手续。
“因为昵称和平台名字都没错,我毫不怀疑,我有点贪心。”他立即在短信里点开了网站,识别二维码后,向“平台”支付了55元费用。然后,就没有了。所谓近万元奖金,从来没打到他提交的银行卡号码,他怀疑自己被短信骗了。
经过一番了解,在世界杯期间,张骞收到了不少类似短信的朋友,让他觉得这种“老”电信诈骗不仅开始“蹭热点”,还使用精准营销,真的很难防范!
那么,今天的短信诈骗又玩了哪些新花样呢?
短信诈骗与时俱进,热点与机遇并存
"目前的诈骗短信也是与时俱进的."
说到最近被骗的经历,上班族姚澜仍然很生气。618电商节期间,她在一个电商平台上买了很多商品。下单后不久,她就收到一些“店铺”的短信,说商品缺货,需要提供银行卡号和手机号才能退款。
“原因是销量太大,后台故障需要人工退款。”因为工作忙,她想都没想就回了手机号和银行卡号,在对方的指导下,还提供了验证码。“我以为不提供密码没问题,就没多想,店家名字没错。”。
结果,姚澜没有收到“货款”,而是通过快速付款的方式将卡上仅有的200元钱转移走了,这让她哭笑不得。姚澜后来了解到,在此期间,许多同事收到了类似的诈骗信息。最不可思议的问题是,骗子似乎知道用户的一些信息和行为,这些信息和行为如此准确,以至于很难发现其中的诡计。
“为了和网上大量的风险预警竞争,有时候你不得不遇到热点和时机。”g,一个曾经深入了解诈骗团伙,发表过很多报道的调查记者,告诉他们要懂得做笔记。这些帮派为了获得用户的信任,现在每天根据当前热点和时事制作不同的“场景”。
比如世界杯期间,高发的绝对是一个与“竞猜”“抽奖”有关的造假话题。甚至连法国队的胜者Vantage宣布的退款,也成为很多诈骗队策划短信诈骗场景的热点。
“对他们(骗子)来说,查看热门信息平台是每天的必修课,让他们及时了解当前热点。”g笑着说,比如有些城市交警部门对世界杯期间的酒驾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抓。当时类似于因酒后驾车被处罚的“车主”,给家人发短信,还有一大堆诈骗短信要钱“疏通”关系。
最近风起云涌的疫苗事件,成为短信诈骗的绝佳“诱因”。他告诉他,他知道如何记笔记。按照以前的“管理”方式,团伙会根据父母手头的信息,给学龄儿童的宝妈发补种疫苗的短信“通知”。首先,我们利用社会恐慌来获得用户最初的信任,然后以押金和退款的名义骗取父母的钱。
“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相关案例,但是如果你通过定位用户数据来准确实施欺诈,成功率绝对高。”g承认,对于被短信欺骗的用户,即使是利用孩子健康的问题欺骗父母,诈骗者也不会感到内疚和歉疚。“这两年来,冒充幼儿园老师通知孩子发生车祸,需要支付急病的费用,已经很流行了。他们将占领每一个社会
热点骗取年轻家长的信任。”骗子不可怕,就怕骗子有文化。无论是诈骗短信出现的时机,还是所结合的社会热点,都具有强烈的迷惑性,让部分警惕性不高的用户上当受骗。
那么,这些可恨的诈骗团队在读懂热点时事之余,又是如何准确掌握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近期的一举一动呢?
通过流氓软件,短信诈骗锁定“需求”“现在的诈骗团队都很强大,也善用数据分析。”
去年大专毕业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的刘和(化名),曾糊里糊涂进入过一家打着招聘客服坐席旗号的电信诈骗“作坊”,接受了三天电话和短信诈骗的“培训”。他告诉懂懂笔记,如今的诈骗团伙与过去人们印象中,边打电话边拿小本子记录目标对象信息已完全不同,都是采用电算化管理数据了。

有部分规模较小的短信诈骗团伙,用Excel表格管理用户信息,甚至用宏批量筛选目标信息以及匹配程度,有目的性的发送相应的诈骗短信。
“有些团队化运作的,甚至还会购买普通电商平台使用的CRM系统,将大量目标对象的数据全部录入进行分析。”刘和表示,录入如此庞大的数据,为的是能够区分用户的行业、年龄、家庭情况,并且将用户的警惕性高低做出分类标记,“资料有些是内部共享,有的则是和别的团伙置换。那些容易上当的用户,未来还会成为重大诈骗对象的。”
而如此庞大的用户数据信息,则更是大有来头。他指着手机里一张记录有大量车主信息的图片表示,不少诈骗团伙的用户资料,都是从个别手机应用开发企业那儿购买回来的。甚至有部分团伙还跟流氓软件开发企业合作,开发专门用于收集用户资料信息的App。

“这些数据都是从一款养车App应用上收集回来的。”刘和还表示,除了类似收集用户信息的应用之外,更有部分用于安卓手机的病毒软件,用于抓取用户最近的操作行为。如买家打开淘宝购买商品时,动作已经被病毒程序所记录,发送到了开发者的数据库里。
这也就解释明白了,不管电商平台如何加强监管,总会有诈骗分子能够知道买家在哪家店铺购物,买了多少产品,发的是什么快递。从而通过这些准确的资料,有的放矢的博取用户信任,骗取钱财。

“有些应用通过抓取用户的短信内容,连航班号、酒店、存款信息都能够知道,然后再根据这些材料,去编辑短信内容。”他告诉懂懂笔记,不少用户经常遇到的航班诈骗,除了部分原因是个人资料被订票平台内部人员“出卖”了之外,还有一些是在病毒程序所抓取的短信中获取的。
或许,有了“大数据”管理之后,骗子比用户更懂用户。甚至提供了部分官方平台都不具有的周到“服务”。个人信息数据的泛滥,也导致了诈骗团伙轻而易举就能够获取用户的资料行为,让短信诈骗变得更肆无忌惮。
此外,被玩出花样的“精准”短信诈骗,也将诈骗目标从中老年人转向年轻用户群体,让不少自认为有免疫力的年轻人感到猝不及防。
花样繁多,骗术凸显精准用户画像“才提醒爸妈不要再随便听信保健品和机构治疗信息,结果我自己就被骗了。”
从事金融工作的胡涧告诉懂懂笔记,前不久休年假前,她想带退休的父母一起外出旅游,于是在某OTA平台预订了一些经典景点的门票。
就在完成订单支付不久后,她的手机便收到了一条信息,提醒她有一项订单付款失败,款项已经原路返回,并请她打开链接在10分钟内完成新的支付。
“链接的网站是数字开头的,界面跟预定的平台一模一样,当时就没多想。”没有丝毫戒心的胡涧平时工作繁忙,于是急忙支付了票款。然而,完成支付之后到晚上才发现,所谓的退款没有返回,支付的网站也查不了订单。这让她发觉自己是遭遇了短信诈骗。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大学生郑超身上。大概一周前,由于受到台风“安比”的影响,许多开往上海虹桥站的高铁列车都停运了。买了从武汉前往上海动车票的他,也是在一天后接到了一条短信通知,告知他列车已经停运,要他通过提供的网址直接改签。
“以往改签,也是要先支付新的订单,再退原来的钱,所以我并没有觉得有问题。”但当他在短信中指向所谓“12306”网站上改签并支付车票订单之后,却发现退款迟迟没有到账。在电脑上登陆12306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订单还在,而且也没有受到所谓的台风影响。重新查看这一条短信,他才发现信息并非来自官方,而是类似伪基站所发出的,“被骗钱是小事,关键还怕耽误事儿。”
他告诉懂懂笔记,虽然年轻人不再使用短信作为亲友、同事间的联络工具,但还是会因为一些特定事件关注新的短信内容,毕竟话费、账单、预订通知、出行信息等,很多依旧在通过短信发送。
加上骗子知道部分用户的一举一动,无论是车票、机票、消费还是爱好都了如指掌,所“设计”的诈骗场景真假难辨,让很多年轻用户都难以提防。
“同宿舍四个人,都被短信诈骗坑过,有的还被骗了不止一次。”郑超表示,年轻人总是告诫家中的老年人要提防电信诈骗,但自己往往因为自信,在不经意间被骗子玩得团团转。他觉得,这并不是说年轻人警惕性不高,而是骗子手段太多,花样繁杂,洞悉用户心理,加上运营商监管力度不足所致。
在懂懂笔记两周来随机询问了近百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手机用户之后发现,平均每百条短信中,广告、推销等垃圾短信占37%,各类通知、查询短信则占了19%,还有约4%是带有诈骗性质的短信内容。
虽然占比并不高,但这些诈骗短信十分真实,结合时下热点、切合实际消费场景,让不少用户难辨真假,很多人会被内容中一两个“先入为主”的关键词所吸引,而上当受骗,损失钱财。
可以说,如今手机实名制、伪基站筛查等手段虽然压制了一部分短信诈骗行为,但推陈出新、花样繁多的诈骗短信,依旧难以从根本上杜绝。
互联网和电信服务的边界正在模糊,用户在充分利用两者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主动预防、保护好个人的隐私信息。现在的骗术,已经不仅仅是抓我们贪小便宜的心理,而是多维度用户画像后的精准打击。从陌生电话、短信,到莫名其妙的求“加好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
始发于简书:鼠仔互联网洞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