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身边都有很多新鲜事发生,实时热点,最热门话题。我们应该多充电,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自己见多识广。目前,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这个小系列里,我整理了一些关于这个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微信在微信官方账号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我的文章第一次被营销号发表后,就没法原创了。本来以为是微信公众平台的BUG,仔细查询发现是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原来的规则变了。
其实很多人应该也遇到过和我一样的情况。这个规则的调整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发生了。根据新规,如果微信官方账号中的一篇文章抄袭原创文章,在推送前抢注,但不标注原创,那么会提醒原创文章该文章的原创版权已被侵犯。
新浪科技在一篇报道中证实: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偷偷修改了原有规则。如果一个媒体首先使用了你的文章,即使它没有注明原文,你的原文也不能被标记为原文。微信对外声明是打击乱标注原创文章的盗版行为,但实际上是变相要求原创文章必须先在微信官方账号发布。
随后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对此事件做出回应:
任何调整都是一种权衡。在原创机制下,你的文章可能会被别人标为原创。你要么抱怨,要么把自己变成转载。而且在目前的机制下,对方可能无法标记,因为可能还有其他人已经注册了全平台扫描。您唯一的问题是您不能标记原件,也不会影响出版物。从这个角度来说,比原来更进一步。至于要不要从微信官方账号开始,这是一个风险的权衡。另外,原文只对比了原数据库,导致很多公共信息被滥用为原创。在新规则下,这种情况大大减少,这就是进步。所以,总的来说,新机制优于旧机制。
进一步解释,其实这段话有三层意思:
1)微信要开始争夺推出优质内容的权利,未来写的文章要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推出,然后同步到其他平台;否则,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文章在被营销号重印后不能被标记为原创。
2)在原机制下,对微信的原内容进行扫描。基本上谁开始谁就能标记出原作。如果内容是盗版,唯一的选择就是举报。但新规定下,微信会在整个平台上扫描,此时可能没有办法恶意标注原营销号。但如果不开始,被别人转载后,还是不能标注原文。
3)这次微信的调整,和原来的规则相比,是一个改进。但是在实践中,平台对原投诉的反馈非常缓慢,文章被抢的情况已经成为常态。
显然,这种调整是微信在争夺推出高质量内容的权利。对于微信来说,内容是争夺用户时间的非常重要的武器,但微信官方账号开通率越来越低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背后是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内容分发平台的崛起。当然,很多人选择主要从朋友圈获取内容,是因为关注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数量过多导致信息过载。
很多人开始选择从朋友圈获取信息,而不是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很大程度上一个原因是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内容速度不够快,而且因为微信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一天只能推送一次,所以时效性有很大问题。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我们早上经常看外地的文章,晚上微信官方账号再推微信的时候,自然没人愿意看。
对于微信来说,金融、广告、游戏就是它的想象。在手机游戏的潜力基本挖掘出来的情况下,广告收入的增长潜力最大。腾讯近几个季度广告收入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广点通和朋友圈广告。从这个角度来看,争夺推出高质量内容的权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有关人士介绍,“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对原有规则的修改,其实是内容战的升级。平台间发射权的强调和保护将成为下一阶段不同平台间竞争的焦点。除了资金、资源支持等软手段,微信、头条号等硬手段脱胎于原创logos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文章《从微信更新新版本说起,今日头条和微信将必有一战?》中,我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今天的头条可以成功。事实上,他们已经成功俘获了三四线城市的网民
口增量,通过广泛的预装,今日头条建立了强大的用户基数护城河。再加上偏向娱乐低俗的个性化内容,本身就具备的流量黑洞效应,今日头条的日活和使用时长得以不断再创新高。 而你从微信里获取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来自你的社交关系,相比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无疑是存在很大瓶颈的。对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微信用户来说,他们并未拥有一线城市用户那样复杂的社会关系链,用户之间的互动频率并不高,这意味着他们能从微信中获取的信息量其实非常有限,很可能刷几分钟就没了。 这些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微信并没有获得满足。今日头条也正是基于此顺势崛起,他们的推荐满足了这群用户对更多信息的需求。在张军的回应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点:微信公众号将从全网抓取内容识别原创。
如果只是更好的识别原创内容,其实微信大可不必从全网抓取内容,毕竟微信公众平台其实已经涵盖了所有的内容,再从全网抓取,其实只能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对原创识别起不到根本的改进。微信的野心其实还是为了下一步上线信息流产品做准备。
大家知道今日头条靠的是个性化推荐,一方面是基于用户的行为和兴趣,另一方面则是依据内容在全网的热度。这是两套并行的逻辑,之所以我们经常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新闻性质的内容,其实道理就在于此。例如朝鲜又发射导弹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显然并不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但这件新闻在全网的热度很高,所以同样也会被推荐给用户。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