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发生了很多新鲜事,当前的实时热点,最热门的话题。我们应该多充电,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自己见多识广。目前,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边肖整理了一些信息并与大家分享。
老编辑对新世界这次“知识分布”活动说了一句俏皮话:“所以你看,只要类目合适,我们都是品多多的用户,端着中产阶级的架子,你有几本?(来源:三表龙门阵)
首先,发行版又被刷了
知识支付又被刷了,有点像微信业务和淘宝客的逻辑。
这是2018年发行课程第三次大规模筛选。前两次分别是网易新年班和三联文化周刊。这一次,是新世界。
第二,一些事实
5小时内注册10万人,销售流量近400万
7点左右开始,4个小时左右被封杀,微信7个小时左右正式发布文件打击多级分发。
当天下午,课程组发出了大量的负面图片,媒体也发出了大量的负面讨论。(网易开年度运营班之前,即使出现被屏蔽、网页无法访问等问题,大家都选择了原谅,多理解。)
第三,类似的过程,但套路更深
下图显示了活动流程(不可见建议点的放大视图)。类似于网易的开放运营课程,三联中学阅读等刷课。但是套路更深。对于这类活动,更详细的分析请参考我之前的文章_,主要想说几点。
形象
1.这个过程非常强大
(1).流量重用:
从看海报到听课,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提示指导分享,大大降低了流量成本。
低成本引流app
付费加入群后,通知用户课程只在app中更新,并以低廉的费用给app带来一批用户。
3.更多游戏性和细节,有效放大效果
a:一万多人涨到5块钱,让用户有一种紧迫感:不付钱就涨价(道理和早鸟票一样)B:分配收入排名:让收入可视化,具体到钱的多少,刺激用户分配。
更多交互和设计细节
操作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反应和对下一步的明确指导。
2.看起来很牛逼,但是实践中会有很多坑
(1)过度消耗用户价值,引起反感
可能引起用户反感的步骤在流程图中被标为橙色。
形象
当活动中出现负面体验时,人们比网易旗下的“新年操作班”,比三联生活周刊更不愿意原谅新世界。
关注微信官方账号付费下载app转发海报,但是做了这么多,回报很少.后续支付了更高费用的用户会因为被屏蔽、无法访问等系统问题而非常苦恼,无法获得分配收入。另外,卖课程给人的感觉可能价值不高(主讲人有一定口碑,但与网易三联还有一定差距,不足以让网友充分信任)。肯定有大量的投诉(ps。被微信批评可能和大量投诉有一定关系)
三联周刊积累了20多年广受好评的旧媒体。做发行活动时,提供2018年近十年52期电子杂志免费阅读;让人觉得真诚。扫码关注微信官方账号,可以看杂志。所以即使服务器因为严重拥塞而无法访问,用户也愿意体谅。
(2)负面影响,难以控制
这个新世界似乎把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团体。如何管理10w人,也就是1000组?当群体中出现负面信息时,如何引导?对于策划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依靠机器是非常困难的。机器只能拉人,节省一些人力,却做不出引导话题,安抚情绪的事情。我能想到
同时,这样一个群体的唯一作用就是声东击西。很难有有效的长期互动,提供流量以外的价值。
消费品牌价值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内容,创造了一个新的文艺世界,因为这个活动,带来了多少负面的评论?我们有10w的付费用户,数百万的用户,新的下载,以及大量的负面评论。值得吗?
这就引出了一个新话题:我策划了一个非常牛逼的计划。但是牛逼的计划对产品真的有价值吗?
3.一些小想法
答:朋友圈的流量不难撼动,只要有合适的场景和工具;人们并不缺乏参与的时间和意愿。而且朋友圈流量的价值也不低,从今年几个分销活动的销量就可以看出来。b:分销和淘宝客很像。两者都是由cps支付的,并且都将部分收益支付给第三方。知识支付号称是新生事物,但逻辑和电子商务有很多相似之处。大部分知识支付平台显示的销量远大于实际销量,给用户的心理印象是“已经有很多人买了”。
源自短篇小说:phhhy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