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机有几个摄像头?手机从后置单摄像头到后置三摄像头四摄像头,甚至有手机厂商推出后置五摄像头的手机。随着手机的升级,后置摄像头越来越多。
在手机变薄趋势的影响下,手机摄像头的数量自然不能无限增加,所以分体式镜头模块成为解决方案,也直接影响到后来的模块化手机。那么,手机摄像头模块化会是未来手机的趋势吗?
分体相机看起来很好看,其实很尴尬
现在人们用手机拍照越来越频繁,用手机拍照需要的场景也越来越多。比如拍照的时候,需要更宽的焦距来展现风景。比如拍人像,手机焦距不够长。为了解决用户的痛点,一些第三方厂商非常聪明,为市场主流机型推出了磁吸、背夹等外置镜头,从焦段覆盖到鱼眼微距,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拍摄需求。
此外,相机厂商也推出了满足移动拍摄需求的外置相机,如索尼2013年推出的QX10和QX100。这两个外置镜头的质量远远好于手机同时自带的镜头。QX100使用2000万像素的1英寸传感器,支持1.8倍的大光圈和3.6倍的光学变焦。QX10使用1820万个1/2.3英寸传感器,支持10倍光学变焦。
虽然分离式摄像头引起了很多关注,但并没有成为主流,原因有二:一是便携性差。如果手机配了索尼QX100这样的大镜头,和带微距相机有什么区别?而且使用时还要和手机连接配对,操作繁琐。随着手机摄像头本身能力的增强,那些小的外接镜头,如磁吸、背夹等逐渐被忽略。毕竟用户需要的是手边的拍摄,换镜头的操作也太繁琐。
既然外接镜头的方式已经死了,那么将镜头模块化,实现高度定制化就是另一种解决方案。Project Ara是谷歌2013年推出的模块化手机项目,旨在让用户定制组装自己的手机,允许用户定制电池容量、摄像头模块、处理器、内存和存储容量。理想丰满,现实骨气,这个项目终于没能有个产品落地。
摩托罗拉试图拯救模块化手机,推出了Moto Z,它最大的卖点是配备了哈苏镜头、投影仪等Moto Mods扩展模块。在手机迭代速度加快和扩展模块成本的影响下,Moto Z销量惨淡。此后,模块化手机很少被提及。
多摄像头组合释放个性化需求
既然扩展相机的用户不买,那么让现有相机“精致化”就成了手机厂商的现实选择。目前,三摄像头和四摄像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流配置。多次拍摄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提高像素,而是应对不同的拍摄需求或者帮助提高照片质量,弥补主要拍摄缺陷和功能不足等。比如超广角镜头,画面更宽;长焦镜头可以拍的更远;微距镜头,拍摄超近距离物体。
不同的镜头组合也可以适合更多的拍照场景。手机厂商也在根据用户需求推出不同的镜头组合,比如一加9 Pro采用的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组合。这种组合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光学变焦和人像模式!因为这两款相机视角不同,所以观看范围也不同:广角镜头的观看范围很广,但不能拍摄远处的物体;长焦镜头视野狭窄,但能“看”得更远,两者结合形成互补。
此外,一些手机制造商还会为他们的产品配备长焦镜头。一般来说,长焦镜头可以实现更高的光学变焦。比如华为P40 Pro可以通过长焦镜头实现10倍光学变焦,X60 Pro有800万像素的5X长焦镜头。即使我们放大多次,画面也不会模糊。
目前主流的多摄像头组合通常是基于主摄像头超广角长焦方案,第四镜头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配置。比如OPPO Find X3配备了300万像素的显微镜头,可以达到60倍的放大倍数,光圈为f/3.0。我们可以看到平时肉眼很难看到的微观世界,非常具有可玩性。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