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重启百货店是为了顺势而为?王健林的棋局有点大

admin 4523 0
万达重启百货店是为了顺势而为?王健林的棋局有点大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每天身边都有很多新鲜事发生,实时热点,最热门话题。我们应该多充电,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自己见多识广。目前,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这个小系列里,我整理了一些关于这个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万达为了止损,先后关闭了56家百货商店,现在听说要重启百货商店。在传统零售实体因互联网冲击选择关店止损的背景下,万达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老王提前预测新风向了吗?

百货还是反弹拐点?

关门潮虽然喊了好几年,但从来没有真正出现在百货领域。2016年,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电商冲击越来越大的时候,根据联商的统计。2016年,超过30家百货商店被关闭。以中国这么大的百货商场基数,和服装行业相比,比如关门几十万的品牌店和快时尚,这种缩水真的不是什么‘潮’。真正的“关门潮”其实发生在快时尚、品牌店等服装行业,甚至奢侈品、餐饮行业。

与各行业的“收市潮”相比,百货公司最近频频报告利润反弹。2月21日,百货巨头新世界百货(00825.HK)发布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该期间收入为17.81亿港元,同比下降7.91%,但利润同比增长54.5%,利润从去年同期的5,980万港元增长至2016年同期的2,000万港元。此外,新世界百货计划于2017年在湖北荆门、铜梁、重庆和沈阳开设四家新店。

另一家行业巨头百盛集团(Parkson Group)最近也公布了2016年业绩报告。2016年百盛集团总销售额为165.99亿元,较2015年的180.99亿元下降8.2%。但主营业务实现利润1.54亿元,与去年亏损1.83亿元相比有较大逆转。而其公告显示,百盛集团也将在2017年新开两家门店,其中一家是全新的零售概念店。

此外,新华百货和重庆百货也相继发布公告。重庆百货2016年年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338.47亿元,同比下降7.25%;实现利润总额5.19亿元,同比增长16.80%,零售业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为4.65%。

但仅从公司利润来预测行业趋势可能有失偏颇,百货行业的复苏趋势还有待观察。仔细研究上述公司的公告,发现百货店收入下降的原因大多是柜台佣金下降,而利润增长的原因则不同。新世界百货实行“一店一策”的市场化管理,勤造IP场景,积极在各门店引进餐厅、公园、教育培训品牌。商店里人数的增加促进了生意的增长。重庆百货商店“降低成本控制费用”,深化供应链转型,增加直销比例,不断调整创建购物中心等体验业态,提高门店整体效率。百盛集团的损益通过出售资产实现。

万达重新启动了百货商店,以利用这一趋势

众所周知,万达集团开始转型。王健林在以往万达集团年会总结中指出,2016年,万达集团服务业收入占比历史上首次超过房地产。改造的核心企业万达商业,虽然房地产收益仍然大于租金等业务,但估计租赁业务净利润约占55%,以租金为主的非房地产净利润超过房地产开发净利润。

租赁业务利润是万达商业的主要利润收入

万达为什么要转型轻资产,万达的重资产和轻资产是什么?

万达广场重资产投资从选址、谈判、设计、征地到开业的建设周期约为3年。之后将写字楼、商铺等配套物业出售,然后将销售产生的现金流用于继续投资。规模扩张慢,成本高。在资产轻模式下,投资建设万达广场时,所有资金由他人支付,万达负责选址、设计、施工、招商管理等。万达产生的租金收入将与投资者分成一定比例。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运营提升资产价值,赚取长期增值收益。

那万达为什么要轻转型资产呢?

重资产主要靠房价,投资只能靠高销售利润。而且由于房地产周期,现金流回流缓慢,难以进入三四线城市发展。而轻资产模式没有房产销售,属于准金融投资行为。万达和投资者分为净租金收入。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没有房地产销售,收入是通过出租获得的,企业的发展不受房地产情况和房价的影响,使经济周期更加平稳,收入更加稳定,更有利于万达的快速扩张。

更重要的是,万达轻资产的快速扩张也能产生边际效应。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万达影院为例,其影院大多位于万达广场。万达商业地产发展迅速,电影院也是。此外,万达还有一个综合性的儿童娱乐项目——宝贝王,大部分位于万达广场。根据万达广场的发展速度,它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儿童娱乐企业。所以不难理解最近的新闻,万达想成立一个经营管理集团,把商业地产研究院和资产管理部划归经营管理集团,管理万达百货和儿童娱乐公司。

成本降低的同时,利润却在增加。万达真的没有理由放弃百货公司。此外,万达关闭了一半经营业绩不理想的百货商店,其余商店的销售业绩在2016年逐步改善,年营收178.2亿元,是计划的101.6%。

万达在下一场比赛中打一场大赛

提到万达转型,最近广受热议的飞凡不得不提。有人说飞凡是要与淘宝、京东相抗衡的失败了的电商;也有说飞凡是低配版的大众点评、美团;万达辩驳说飞凡是一个完全创新的东西,是"实体+互联网"平台。那么飞凡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它的发展历程。

如此梳理下来可以看出,不管万达起初想做的是不是我们常规所认为的电商模式,但经过几轮磨合,飞凡如今的方向却非常明朗了,王健林所下的这盘大棋,头绪也越来越清晰。

2016年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从万达金融集团中分拆独立出来,分拆之后,原万达金融集团旗下的保险、投资业务归于新万达金融集团,而旗下的飞凡信息公司、快钱支付公司、征信公司、网络数据中心、海鼎公司、网络信贷公司归于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万达官方对于这个新成立的网络集团抱有厚望,称其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实体+互联网"模式的企业。

"互联网+"我们听的很多,"+互联网"又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步行街上的一家奶茶店,把自己的商品放到网上去卖,这就是+了互联网;一家报纸,开通了数字版本,将文章放到了网页上,这也是"+互联网"了。 "+互联网"主要是传统行业以既有业务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增加了互联网这一新的渠道,提高了用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不过,号称国内唯一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实体+互联网"模式,可能是对"+互联网"的重新定义。

王健林想做的不仅仅只是多一个互联网渠道加以利用,而是凭借万达海量线下商户和客流优势,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思维和手段,连通万达的实体零售、商业地产、文化旅游、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打造出一个实体经济互联网化经营生态圈。

在这个生态圈中,飞凡是连接整个环节的纽带,也是"实体+互联网"模式的核心。它的模式区别电商单靠低价吸睛的玩法,不仅能为消费者在万达以购物中心、生活广场、百货商超、便利店等为主要场景的线下实体商业提供最优质的消费体验和购买优惠,还能提升实体合作商的线下客流。可以说,万达网络集团要做的,几乎包括了实体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几大需求,如果拿捏得当,也许真的可以成为实体解决互联网转型难题的"良方"。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3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