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总值将达到1万亿元。”在26日于江西南昌召开的第12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军表示,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将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独立的北斗产业发展链,芯片、模块、板块等关键基础产品价格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数十亿用户提供服务。
据悉,目前国内北斗兼容芯片和模块销量已达十亿规模,具备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总数已超过十亿台。国内首款支持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智能手机发布,可接收北斗陆基增强服务信号,实现米级定位。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来,北斗已经出现在交通、农业、林业、渔业等多个领域。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700多万辆公路车辆、3.6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约1400艘公务船只和约350架通用飞机应用了北斗系统。随着北斗的赋能,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数量突破4.5万套,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和物联网平台网络接入设备数量突破40万套,节省人工成本50%。
杨军介绍,北斗系统将从统一基准、全覆盖、高精度、高安全性、高智能、高效率六个维度全力支持未来智能发展。根据2021年上半年系统运行数据,目前北斗系统各项业务性能指标表现良好,空间信号精度优于0.5米。
相关新闻
北斗产品具有全球高精度定位能力
昨日,北斗发布“TruePoint北斗全球高精度数据服务平台”,表明其配备独立芯片时空服务的北斗产品具备全球高精度定位服务能力。
该平台是基于北斗多年来在独立高精度定位芯片算法、全球卫星定位辅助服务、高精度服务领域的基础和优势,通过整合全球资源,以开放共赢的生态合作方式,构建的一个全球性、全场景、高可靠性、高精度的数据服务平台。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于2020年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进入了全球服务的新时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TruePoint的发布是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开通后的一个行业标志性事件,也是北斗产业化全球应用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