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的发展与配套能力的严重不足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对抗趋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即时配送订单数量已达182.8亿,其中70%是餐饮外卖订单。
日益增长的消费习惯和不断扩大的即时配送需求都对即时配送行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一直在逐年下降,即时配送行业可能存在产能缺口。
为此,美团、JD.COM、阿里、沈星智能、智星哲等国内公司纷纷尝试无人配送轨道,以求早日实现运力补充,抢占市场先机。
近日,美团研发的新一代具有L4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送货车—— Magic Bag 20在北京顺义正式投入运营。
美团首席科学家、智能交通部门负责人夏华夏表示:“新一代无人送货车是基于美团配送业务场景需求的户外全场景低速即时配送的最新解决方案。该车的发布标志着美团无人自主开发的产品开始具备标准化大批量生产能力。未来,美国使命无人运载车将继续与骑手形成协同作用,使服务运行更加高效,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
利用最佳时间和地点的无人配送
其实无人配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四五年前,国内一大批电商和物流巨头就纷纷开始试水,希望为自己的商业帝国打造一个完整的智能物流生态。
2016年,阿里菜鸟网开发的终端配送机器人小G在其杭州总部进行了送货测试。JD.COM还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无人运载工具已进入道路测试阶段。
但由于制造成本、政策控制、技术等现实条件的束缚,当时的无人配送设备只能在室内或公园等封闭或半封闭的场景下运行,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能力补充。
到了2021年,情况似乎有所不同,无人配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及时
目前智能驾驶赛道火热,资本涌入,越来越多的新玩家进入市场。无论是造车生力军还是寻求转型的传统汽车企业,都在推动整个汽车产业链向智能未来迈进。
供应链系统的成熟不仅有利于产业集聚的形成,可以有效满足无人配送车辆的制造需求,而且可以通过标准化、系统化和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稀释单位R&D成本,从而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
地理优势
与此同时,政府继续加大对自动驾驶行业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自动驾驶迎来了超过《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的立法信号。
具体到无人配送,作为自主驾驶行业发展衍生出来的垂直行业,无人配送车辆上路的合法性也被纳入政府讨论范围。
去年底,北京市高级自动驾驶仪示范区工作班牵头组织了美团、JD.COM、新石器等企业,对无人配送车辆的设备性能、作业范围、作业方式、安全保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无人配送车辆在道路上的安全运行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目前,无人配送车辆合法性的相关规定已纳入北京市相关政策体系。
近日,北京设立了全国首个智能联网汽车政策先导区,并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鼓励政策先导区制定无人配送车辆应用标准和管理办法,研究交通规则和交通管理
然而,与产业链、政策和其他配套设施相比,市场需求和利益可能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快递、外卖等在线消费增长强劲。艾瑞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餐饮外卖行业规模为6536亿元,比2018年增长39.3%。
相应地,人们对终端配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美团2020年财报显示,平台餐饮外卖业务全年交易量达101亿,日均交易量2770万,全年骑手成本487亿元。
再加上疫情的刺激和影响、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等因素,不需要安全人员陪同的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送货车,成为应对劳动力缺口、填补非接触送货员等特殊场景需求缺口的重要工具。
至此,无人配送相关产业的发展利用了有利条件,美团的无人配送业务诞生并成长。
去年疫情期间,美团推出无人配送防疫救助计划。为了应对北京顺义社区的配送需求,美团在顺义买菜服务站周边配备了第一批无人配送车辆,率先在北京落地。
据了解,这是美团无人送货车在真正的订单落地室内和公园后,第一次在开放道路上交付实际订单。
目前,顺义美团无人配送服务配送范围已扩展至20多个小区,累计配送3.5万多单,自动行驶里程近30万公里。
即将大规模着陆的美国团队是无人驾驶的
占据时间和地点最好的无人配送行业,自然比美团更受吸引。目前,许多互联网和物流巨头和一
些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都在抢滩无人配送。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无人配送赛道上的玩家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以京东、美团、顺丰等为代表的自带物流配送业务的企业。它们通常会采用自研、合作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产品研发,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业务场景进行测试和技术优化,以期通过发展无人配送实现降本增效;
第二类玩家,则是以自动驾驶技术切入市场的初创公司,如新石器、智行者等。它们的目标通常是希望通过低速载物的应用场景,实现自动驾驶的快速商业化。
正如该研究报告所言,归属于第一类玩家的美团,现阶段主要通过自研、投资、合作、建立开放平台等方式拓展其无人配送的商业版图。
其中,美团主要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实现面向室内、半封闭园区等末端场景的落地应用。
至于对无人配送要求最高的公开道路场景,美团的选择是:自产研发具备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配送车,实现室外配送场景的全覆盖。
其在生活服务领域的运营、数据、技术等长期积累,正是美团做出这一选择的底气所在:
亿级的用户流量、千万级的日订单量、多元的应用场景,不仅将为美团的无人配送提供规模化落地的场景,也能为其提供丰富的数据养料,反哺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
基于此前积累的生活服务数据、高度成熟的调度系统、数据安全体系等全面的落地技术,可以为无人配送业务的运转提供系统性的支持;
互联网属性的美团有着强大的落地运营能力,可以为配送场景的选择、外卖商家的打通、地产客户的连接、无人配送车的维保等各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
通过与现有复杂配送流程的结合,美团可以形成包括快速分发订单的交易平台、基于大数据优化的调度系统、利用自动驾驶技术构建的物流路网、多种人机协同的末端配送模式、形式多样的智能配送终端等在内的无人配送整体解决方案。
而美团此次发布的新一代无人配送车,作为其智能配送终端之一,无疑是这一整体解决方案的其中一块重要拼图。
据了解,迭代后的魔袋 20,相比第一代,不仅在性能上表现得更为智能、稳定、安全,载重量和续航里程也都有所增长。
具体来看,美团新一代无人配送车:
共搭载了 3 个激光雷达、19 个摄像头、2 个毫米波雷达、9 个超声波雷达,可实现 5cm-150m 范围内的障碍物识别、360 度无死角的实时感知,自动驾驶感知能力更为卓越;
不仅参考使用了汽车行业标准,增加了围绕车辆数字化、线控能力、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硬件设置,同时还经受住了整车性能试验、整车综合耐久试验、低温寒区环境适应性试验等测试,性能更加稳定;
从设计安全等五个维度,搭建了覆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置全流程安全体系,能在 150 米外感应到障碍物并自动减速;
装载量为 150kg,容积近 540L,单程配送单量可达 10 单;
城市道路续航里程为 120km,为了保障安全,时速控制在最高 20km/h,但实际可达 45km/h。
据称,魔袋 20 已初步具备了量产能力,这为美团后续的无人配送车规模化落地奠定了基础。
未来三年内,美团计划落地万台无人配送车,将服务范围从北京拓展至上海、深圳等地,实现外卖、买菜、闪购等多场景、全天候、多城市的片区规模化落地。
结语
在此前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 CEO 王兴曾表示,美团虽然是从软件起家,但其业务发展不仅需要软件,还需要硬件。而这也是美团近年持续投资无人配送领域的原因。
他认为,在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各种先进技术的驱动下,生活服务领域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巨大潜力。
日前,美团发布公告称,将通过发行可转债和配售股份筹集近 100 亿美元,以发展自动送货车、无人机送货等前沿技术项目。
未来,规模化的无人配送场景全覆盖,将进一步赋能美团的生活服务主营业务。
不过,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讲,要推动无人配送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打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为开发团队或公司提供更为清晰的方向,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土壤。
美团显然深谙此理,此前即已搭建了无人配送开放平台,邀请包括技术、整车、硬件、运营等无人配送场景上下游的伙伴加入,共建产业生态。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平台将有望成长为培育无人驾驶技术商业生态的沃土,进一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壮大,最终实现“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美好愿景。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