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一二线城市电子商务发展逐渐放缓,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始积极拓展下沉市场。所谓下沉市场,是指三线以下的市、县、乡镇和农村的市场,范围广,人口多。随着我国农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下沉市场区域的网络覆盖越来越完善,居民的消费能力,尤其是网上消费的热情明显增强。各大电商纷纷推出符合自身市场定位的下沉式市场发展策略。中国电商行业在下沉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一片蓝海,未来在改善。
市场正在成熟
对于电商企业来说,下沉市场在三个方面日趋成熟:国家政策导向明显利好,网络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居民消费能力明显增强。
第一,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且明显。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完善县乡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和升级农村配送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向农村和农产品出村出市,促进城乡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衔接。有利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了电子商务在下沉市场发展过程中的赋能作用,加快了下沉市场物流、商务、金融、供销乃至邮政、快递等各类电子商务实体的布局,对下沉市场的网上消费购物平台建设起到了引导作用。
第二,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逐步构建了一体化、无处不在、安全绿色的宽带网络环境,基本实现了“城市光纤到户、农村宽带到乡、村”。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高,农村电子商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农村新增网民达到5471万人,占新增网民总数的近7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5.9%,比2020年3月提高9.7个百分点,互联网普及率快速提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三线及以下新兴市场网民触网习惯研究报告》统计,cmnet新兴市场每月活跃设备6.18亿台。由于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下沉市场区域的网络覆盖更加完整,促使下沉消费群体更快接受电子商务。
第三,居民消费能力增强。近年来,由于政策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人的“钱袋”迅速丰富,下沉市场的消费增长率不断提高;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下沉市场群体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接触互联网和消费的意愿也在上升。据艾传媒咨询的统计,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下沉市场用户经常接触的媒体渠道,约占60%。在电商使用行为方面,下沉市场近一半的用户一周在线购物一至三次,更喜欢流行廉价的打折商品。可见下沉市场的用户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所以电商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商品来提高下沉市场的渗透率。
企业主动布局
电商公司开始围绕平台战略逐步构建自己的下沉市场生态。淘宝、拼多多、JD.COM、苏宁等主流电商平台都根据自身平台优势和资源制定了下沉式市场发展战略。
品多多的策略o
淘宝和JD.COM专注于对供应方的支持和筛选,尤其是物流和供应链,成为各大电商的重点建设领域。以淘宝专版为例,作为淘宝主要高性价比产品的新渠道,既试图满足下沉市场消费者对价格的高敏感度,又试图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5月初,淘宝专版正式推出直供系统所有农产品“坏果包补偿”服务,“一个水果坏了就补偿”,50%以上的坏果全额赔付。据了解,该服务已经覆盖了原产地90%以上的直接产品。淘宝专版鲜货运营负责人高子涵表示,依托供应链优势,淘宝专版烂果概率通常在0.1%左右,远低于国内农产品流通20%~30%的损失率。
再看JD.COM,2020年成立了面向下沉市场的京西商业集团,包括特色购物平台京西、社区购物平台京西品品、服务中小便利店的京西通等业务板块,专注于下沉市场的各种消费场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JD.COM的企业定位已经转变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服务企业”,集成化供应链已经成为JD.COM的“利剑”。截至去年年底,京东物流已建成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型网络、冷链网络、跨境网络等六大网络,实现县级100%覆盖。
苏宁也更加注重供应链建设,大力推广零售云模式。它采用了“供应链-商店-社会游戏”的新模式,将供应链全面融入县镇市场,为零售云商店提供多类别商品。线下零售云已在全国范围内布局6600多家门店,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0多个乡镇。
一位工作多年的供应链专家告诉记者,未来电商企业将继续专注于高性价比的商品,而物流和供应链成本将成为“关键事件”,是各方竞争的焦点。从业者表示,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正在加快,供应链的智能分拣,仓储物流的智能监管
测以及品控溯源体系的搭建等,将成为电商企业打开下沉市场的“钥匙”。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