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课外教育业务需求将再次回到传统机构手中

admin 3130 0
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课外教育业务需求将再次回到传统机构手中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随着北京市教委及相关部门对学科校外在线培训机构的招生收费、广告和师资队伍进行全面检查,在线教育行业开始“摇摆不定”。

消息一出,很多网络教育机构和从业者就开始担心全国各省市会推出相应的行业检查,一些网络教育机构甚至连夜开会讨论相关对策,紧急制定“规避”计划。

结果就在不久前,就连学生的家长也看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网络辅导班一路看不到老师的脸,画面上只出现了PPT,老师的声音由变声器处理,原来的声音特征无法识别。显然,这是机构在逃避举报和投诉。

现在,疯狂增长、过度扩张的网络教育行业会在“家庭经济”的大船上消亡吗?网络教育圈最后的斗争是谁?

谁放弃低成本班谁就第一个出去

据部分行业从业人员介绍,北京教委近期的通知、停办低价班、联合报课、提前收费等,是网络教育行业用来获取客户、提高留存率的杀手锏,也是这个圈子里大多数用户诟病的焦点。

尤其是低价竞争,一直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套路。

北京市教委下发相关通知后,张颖(化名)所在教育机构也下发了“自查自纠”的通知。她很清楚,公司“自查自纠”的目的只是讨论一套应对措施,并不是真的要取消低价课程,调整产品价格。

“早期,低成本课程是改造学生的方式。但是现在,低成本类已经成为常态化产品。”加入在线教育平台华南营销中心三年的张颖,见证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她无奈的说,低成本课程可以说是网络教育行业无休止竞争的最终产物。

在传统的班级培训时代,不同的课外教育机构专注于自己的市场领域,课程价格和收费因老师、口碑和课时而异。而在线教育打破了传统课程和培训市场的地域壁垒,打着借助资本平衡教育资源的旗号“覆盖”全国市场,有价格战的基础。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和企业家加入在线教育轨道,轨道逐渐变得拥挤。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种平台纷纷投钱营销。近年来,网络教育上演烧钱大战和广告大战的新闻层出不穷。

新东方企业发展与战略规划部发布的《2019 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创新复盘与浪潮展望》数据显示,线下机构付费用户的客户获取成本为500~1000元/人,而线上机构的客户获取成本在3000元以上,一对一机构为5000 ~ 15000元(大量成本用于广告)。

“烧钱打广告只是一种营销和宣传的手段,而低成本的课程才是改造家长和学生最有效的方式。”张颖告诉我要知道如何记笔记。相比传统的教学培训行业,在线教育平台通过邀请名师背书——来建立口碑。几乎每个网络教育品牌都有能“染指”的名师。

但也造成家长在看到网络教育品牌的广告后陷入“难以抉择”的困境。所以低成本试听班和公开课给家长提供了“尝试”的机会,然后根据结果进行注册。“哪怕只是试听课,只要学生注册注册,就成了平台用户和后台数据。”

提供低成本试听课和公开课的品牌更多,学生和家长自然更多

据公开数据显示,在线K12领域的头品牌,如高徒、学思思等,课程价格一般为40~100元/小时(课时),仅为传统培训机构课程费用的1/4到一半左右。“听说有些网络教育平台每课时只收10元钱,根本不够成本的零头。”

所以,网络教育机构不可能为了转化学生而停止低成本课程,只有竞争优势。他们中的一些人只是在所谓的“自我修正和自我检查”中制作新的低成本课程。目前,张颖所在的在线组织正计划通过大量的“投递”方式,提高相关课程的价格,降低单课时的价格。

比如原售价1500元30课时的K12产品,计划调整为6000元30课时再给75课时,而“正式”课时单价从50元提高到200元。这些明显是自欺欺人,她很清楚这只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权宜之计。

毕竟烧钱营销的损失小,涨价造成的市场损失大。谁率先放弃低成本课程,就意味着谁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领先。

用“预收款”制造高续收率的假象

在北京市教委向网上教育机构举报的违规行为中,课程联合举报、提前收费等相关问题也是业界热议的话题。在从事教育营销近十年的李云看来,“课程联合报告”可以说是辅助课程行业的常规操作。

“传统的K12(课外辅导)机构也有联合举报(行为)。为什么盯着网络教育?”看到通知的内容后,作为一个在线教育水平,

台的宣传主管,李芸经常在朋友圈里“发泄”着内心的不满。

有着丰富传统课外教育行业工作经验的李芸表示,无论线上机构还是线下机构,在销售课程时,往往是以更优惠的价格,推荐家长“寒春联报”(即寒假、春季学期)或者“暑秋联报”(即暑假、秋季学期),并预收学费。

“这么做目的就是提高学员的续班率,”她告诉懂懂笔记,即便学生家长认为机构所提供的暑假课程效果一般,往往也会因为退费流程较繁琐,从而让学生学习完秋季开学后的一系列课外辅导课程,再另行选择新的平台机构报班。

在她看来,课程联报价格自然要比单独报读低,往往是单独报读课程价格的八、九折。“尽管只有一、两折的课程价格优惠,但对于平台、机构而言,其课程续班率,则可以提高将近一倍。”

未来,如果叫停课程联报、提前收费等行为,对于在线课辅教育平台续班率所产生的影响,远比线下机构更严重。

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视区域口碑、影响力的传统课外辅导机构,往往都运营着家长群,用于成果的展示、学生学习效果、问题的沟通与反馈。

显然,在线教育平台的口碑通常是通过营销大战建立的,很少会有在线机构重视家长、学生社群的管理运营。学生家长对于平台所产生的粘性,也不及线下课辅机构那么强,“如果不让课程联报,线下机构可以通过维护运营家长、学生社群维持较高的续班率,但在线教育机构不行,大部分精力都在放在新客拓展上,根本没有社群观念。”

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大量营销、低价课转化的学生、家长,对于平台的依赖并不及传统课外辅导机构那么强,甚至在近两年的烧钱大战中,这种行为将一部分的学生和家长培养成为了平台“候鸟”—— 课程同质化严重,谁家的价格低,就在谁家报名。

而在最近一年里,陆续有在线教育机构开始重视家长社群运营。然而,李芸认为,因为课程联报属违规,而临急抱佛脚运营社群,试图建立圈子口碑,是一件很难的事,“毕竟,线下机构做家长群运营的事也很久了,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的沉淀。”李芸总结道。

至于目前部分在线机构针对低价售课问题,计划采取涨价再变相“赠课”的手段,本身也有触及课程联报、提前收费的违规之虞。可见,倘若课程联报、提前收费叫停,缺乏口碑粘性的在线教育或很难让学生“安心”学习,续班率或将跌入谷底。

但是,在线教育似乎还不想那么快“认输”。

在线教育将被“打回原形”?

在许多人眼里,在线教育似乎是一个“进击的巨人”。

但在传统课外教育从业者的眼里,在线教育也只是如假包换“虚胖的巨人”罢了。最近,在深圳一家传统 K12 语文教学机构负责招新工作的“胡桃”发现,在学校门口、线下地推活动过程中,开始看到在线教育品牌员工的身影。

“在线教育强调互联网思维,通常不屑于和线下课外辅导机构一起蹲校门拉新。”从事了好几年机构招新工作的她,非但没觉得机构的潜在市场份额遭在线教育的威胁,反而认为在线教育“快不行”了。

尤其看到北京教委发布在线教育行业检查通报之后,胡桃更是坚定了自己的看法。她承认,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在线教育平台营销大战的“围剿”之下,传统教育、课外培训机构的生存十分艰难。

但从行业的发展进程看,在线教育显然是疫情特殊情况下,由资本催生的泡沫行业。据网经社发布的《2020 年度中国在线教育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在线教育融资事件,同比减少 27.9%。但融资规模却高达 539.3 亿元,是自 2016 年以来的最大值。

在 2019 年,在线教育行业的融资规模也只有 146.8 亿元。其中,天使轮融资事件最多,高达 24 起,显示有大量的创业者纷纷涌入在线教育行业。

之所以在线教育备受资本热捧,原因在于疫情下学校延迟开学,学生开启“宅家”模式,在线教育是学生疫情下学习、确保课业进度仅有的唯一方式。而在疫情发生前,在线教育仍陷于学习成果难以量化、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质疑当中。

2019 年,在线教育行业无论是融资规模,还是行业平均融资额,均相比 2018 年,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2019 年的行业平均融资额,甚至只是相当 2018 年的 44.4%,更有消息指出 2019 年全年倒闭的在线机构达 1.2 万家。

“要不是因为疫情,在线教育现在应该都玩完了,是疫情让在线教育再次续命。”胡桃说,在线教育存在的行业痼疾,家长并非不知情,只不过在疫情下没有别的选择,加之课程价格比线下机构便宜得多才勉强为学生报名。

胡桃大胆地断定,倘若在线教育行业的监管进一步收紧,线上课程的价格逼近、甚至与线下机构相持平,家长普遍都会青睐师资质量更有保障,学习成果相对可量化、更有针对性的线下课程。

尤其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受控,课外教育的业务需求或将再次回到传统机构手中。胡桃透露,正因为如此,很多传统课外教育机构都苦苦支撑着经营,艰难的拓展新客,为的是等待这一天到来。

相比传统课外教育机构的煎熬,在线教育行业更多的只是挣扎。至于能挣扎多久,不妨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3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