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数字和网络新闻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目前,互联网、科技和数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为自己收取更多的费用,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掌握更多的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边肖今天整理了一篇关于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方向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当我们使用一个未注册的软件时,它总是会抛出很多折扣供客户使用,但当你成为老客户时,情况就不同了。杀人现象比比皆是。旅游服务、娱乐、酒店住宿等方面成为大数据杀人的重灾区。很多网友说,他们在这些地方踩了一个坑:你经常在某个平台上订酒店,会越来越贵,费用会越来越高。相反,新用户可以获得很多折扣。
淘宝电影的老用户,预订价格更高
有些人比较喜欢看电影,经常在新电影上映的时候买电影票,习惯了去某个固定的电影院。如果是普通套路,商家一般认为这个客户忠诚度高,可能会用一些优惠促销来留住老客户。
你被杀过吗?
浏览了一下互联网,发现旅游服务、娱乐、酒店住宿等方面已经成为大数据查杀的重灾区。很多网友表示,他们已经踏入了这些地方:你经常在某个平台上订酒店,会越来越贵,费用也会越来越高。相反,新用户可以获得很多折扣。
“对这个平台的忠诚度越高,成本越高”。最后,你要为你对这个企业的忠诚付出代价。听起来像流氓吗?
关于Zhihu上杀大数据这个话题的讨论很热
让我们举两个具体的例子:
淘宝电影的老用户,预订价格更高
有些人比较喜欢看电影,经常在新电影上映的时候买电影票,习惯了去某个固定的电影院。如果是普通套路,商家一般认为这个客户忠诚度高,可能会用一些优惠促销来留住老客户。淘宝电影新老用户待遇不同
但大数据不会这么做。大数据更注重吸引新用户。很多商家为了吸引新用户,往往会对新用户进行一系列的专属活动,这是可以理解的。维护老用户和吸引新用户并不矛盾。但是很多互联网平台对新用户释放了高度的热情,然后把成本转嫁到老用户身上,老用户被当成待宰的羔羊。
编辑部的吴先生经常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他是一个忠实的老用户,所以他的票价比普通用户贵。从下面两张截图可以看出明显的价格差异:老用户不享受任何优惠,而打开app频率较低的用户得到特殊优惠。
忠诚度高的老用户(左)更贵
滴滴老用户打车更贵
另一个明显的价格差异是滴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朋友向作者抱怨滴滴越来越贵了。滴滴和优步合并后,滴滴的价格迅速上涨。以我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事为例。以前,我可以用公交车的钱争取一辆车去上班。后来滴滴价格迅速上涨,但因为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她一直默默忍受着。
滴滴涨价前后的差价
滴滴涨价前后的差价
但是最近她对滴滴的好感降到了冰点:因为她终于发现滴滴是把她当傻子打死的。
平时打车上班只要20块钱。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车费变成了30多,不包括司机的弯路。她发现滴水的成本在慢慢增加,因为之前的变化幅度并不大,都在她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没有提出任何质疑。但是有一次她发现自己同时选择了同样的路线,付出的代价比不经常用滴滴的朋友还要高。
.top/contents/b6/97/b697c00ecb542168b39b922045037534.png" width="489" height="434" />重度使用用户(左)比一般使用用户(右)花费更高

重度使用用户(左)比一般使用用户(右)花费更高
“原来滴滴以为我人傻钱多?”她终于忍不住抗议。
而更离奇的是 据新浪手机称 用不同的设备打开滴滴 费用也是不一样的 安卓手机打滴滴要比苹果用户便宜。根据新浪手机测试 用苹果和安卓手机分别打开滴滴页面 其中4部苹果手机均显示费用为75元左右 而安卓手机的费用为72元。
安卓和苹果用户也疑似被差别对待
安卓和苹果用户也疑似被差别对待
于是在被滴滴的价格歧视伤害过多次之后 大家终于发现:还是街边拦的士比较便宜 最后大家都想回到没有网约车的年代了。
现在网约车价格伤害了不少用户
为什么大数据杀熟的情况会存在?
归根结底 这个流氓的锅还是要抛回给用户:因为用户懒 用户懒得计较五毛一块的差价 或者对小幅度的涨价不敏感 企业便当你傻 认为你可以是被宰割的。大数据是为用户服务的 但是更多时候 是为企业营利而服务的。大数据清楚地知道了你的生活方式 你的行为方式在大数据的监控下都一清二楚:大数据知道你喜欢什么 知道你在哪些时间会去哪里 知道你在哪些地方舍得多剁手 知道你常联系的朋友都有哪些 更知道在什么区间内的涨价能让你稀里糊涂间就接受。当习惯了某个区间的价格上涨幅度 比如一天只贵一块钱 甚至5毛钱 在某一天你就会惊奇的发现 在看似不经意间 你的成本已经高了不少。
如果你遭遇了大数据杀熟 有破解之法吗?
说了这么多 但大数据杀熟这种情况无可避免 并且只会越来越多。我们能做的 只是提高下自己对数字和价格的敏感度 避免温水煮青蛙的尴尬。这里笔者也提几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1、货比三家 古人诚不欺我 货比三家永远不过时 不要因为对某个产品熟悉 就形成依赖 比如下单之前 稍微用不同平台比对下 看看是否有价格差别;
2、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不嫌弃麻烦的朋友 也可以结合线上线下价格 比如订酒店 有可能在线下现场订 会比在某些旅游订票软件便宜。
3、不要一个账号走天下。平台和平台之间的数据 经常是共享的 你用同一个手机号注册了网络上全系列的账户 大数据轻轻轻松松就能复盘你一天完整的活动 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当一家企业清楚地掌握你的消费习惯 将你划入“人傻钱多”的范围时 不宰你宰谁?
社会套路多 为了钱包 大家还是货比三家吧。
标签:滴滴打车淘票票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