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是单中心舆论的反转
2015年10月,一名女子在狗嘴下救了一名女孩,其四肢被恶狗啃噬的话题被放到微博热搜名单上,相关视频被大量转发。微博舆论一致称赞女性勇敢。事件被广泛传播后,安徽警方确认微博内容是假的。视频中的女子不是救人,而是被恶狗袭击。随后,@新安晚报发起的话题#救狗嘴里的女孩是骗人的#,获得了数千网友的阅读。公众舆论直接指责女性和她们的男朋友伤害了社会上有爱心的人。然后女方道歉,事件渐渐平息,结束。这种虚假信息会导致单中心舆论的反转。
舆论单中心反转大多是虚假信息源造成的,使得微博热点事件的真相在短时间内被揭露,舆论在一开始就会迅速彻底反转。舆论态度的普遍逆转是针对同一主题的。单中心反转舆论是最直接最大的反转角度。
第二节多中心舆论逆转
为了在第一时间获得读者对新闻的关注,一些传播主体会根据一些真实的细节将事件作为一个整体来编造。随着真相的最终披露,舆论被多次逆转。
2016年10月,ft东方电视台《生活帮》播出一则新闻报道,ft东方潍坊妇幼保健院对产妇实施剖宫产,产妇子宫内留下纱布,造成难以忍受的疼痛。报道一出,触动了医患关系的敏感弦,网友指责医生缺乏医德。然后一个叫@环球时报的微博账号发布了一个视频,是关于医院负责人的采访现场。前半部分是《生活帮》栏播出的版本,后半部分是医院工作人员记录的完整版本。随着完整视频的出现,整个故事被揭开了。原本妇幼保健院在产妇肚子里留纱布是正常操作,但《生活帮》为了收视率故意剪辑了医院采访的视频。此时,网民舆论由指责医生没有医德转变为谴责ft East TV蓄意剪辑和产妇家属骗取医院的行为。
这种多中心的舆论反转是偏心造成的。随着细节数量的不断增加,真相迫使公众了解事件的全貌,公众发现原来的舆论存在偏差,最终事件主体双方的舆论倾向都会发生逆转。
第三节衍生舆论的逆转
衍生舆论反转是指不同的舆论发生碰撞后,舆论回归理性,后期舆论衍生出对其他问题的思考,对新问题产生新的舆论导向。
斯坦在《有效思维》中指出,复杂的事态很少能用一句话来解释。我们需要某些信念作为行动的基础,很难寻找这些信念应该拥有的证据。所以我们很容易形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刻意免除思考的简洁判断。这就产生了所谓的罐头思维。贴标签的信息传播是罐头思维的一种表现。
2016年3月,微博热搜上发布了一段名为《大妈碰瓷玩具车》的视频。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办公室提供的数据,关于大妈碰瓷玩具车的新闻文章1001篇,微博1071条。话题#玩具车被撞后坐不起地#吸引了1万网友阅读并发表1.4万条评论。
网友的评论中,65.5%是负面舆论,大妈用瓷器砸新高度,无照女司机,豪车砸大妈,为了钱什么不要脸的都可以。但是后来《成都商报》公布的《大妈被玩具车撞倒坐地不起后续:确诊骨折没碰瓷》是老人的名字。网民激烈的舆论平息了,舆论的焦点延伸到了对标签报道的反思。
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题目中包含了诸如阿姨、碰瓷等污名化标签词。结果,视频出来的时候,网友并没有寻求核实的具体情况
贴标签的报道容易导致衍生舆论,从而导致衍生舆论的逆转。衍生舆情不同于以上两种类型的舆情反转,体现了民众的理性回归。事件被证实后,舆论并没有向相反的方向逆转,而是衍生出了新的舆论话题,引发了新一轮的公众关注和思考。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微博热门新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