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科院网站介绍,传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已经接近理论值,如何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成为研究热点。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员、特约研究员索、中科院物理所清洁能源实验室E01组博士生、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李菊的指导下,首次提出了用全电化学活性电极构建全固态电池的新思路。以高电子离子混合导电活性材料为正极,实现100%全活性材料的全固态电极,配合金属锂负极,构建高能量密度的全活性材料全固态电池。在这种新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材料层面的能量密度可以在电极层面得到充分发挥。
据介绍,全电化学活性全固态电池的概念最早是在一系列具有电化学活性的高离子-电子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中实现的,在电极级达到了770Wh/kg和1900Wh/L的能量密度(商用钴酸锂电极级的能量密度分别为480 Wh/kg和1600Wh/L)。预计随着未来更多新型全活性固态电极的发现,有望进一步提高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实现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全固态锂电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