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乐视吗?
乐视还在正常运营期间,手机和电视是公司在线视频之外最知名的产品,“圈外点”与——惊人的一致,以非常诱人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了同级产品上很难看到的硬件规格。抛开成本不谈,乐视的手机和电视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获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乐视来去匆匆。巨额亏损的消息传出后,乐视手机和电视的销量迅速下降,也没有举行盛大的产品发布会,逐渐变得很少被提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退出舞台。低调多日的乐视宣布8周年庆典,品牌生命力似乎丝毫未减。
活着,但没有过去的威望
2017年乐视爆发了一系列财务问题,原本可观的盈利业绩一夜之间变成了数十亿的亏损,影视内容剪辑制作、在线播放、手机电视等跨设备的“生态”突然崩塌。贾跃亭土生土长的孙宏斌成为白衣骑士,试图用数十亿的真金白银拯救乐视现有业务。乐视电视此时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随着融创集团注资并成为第二大股东,乐视的经营实体更名为乐朗智信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并于2018年底正式成为融创部的一部分。被赎回的电视业务曾短期使用乐融中国品牌。无论是官网还是电商频道,现在的品牌名称都变回乐视超级电视,更为外界所熟悉。
这并不意味着乐视正在变回以前的样子,而是有望保留我们猜测的以“乐视”的名义在大众眼中的认可度。乐朗智信CEO安迪在2021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电视业务为主的乐朗智信早就和当时欠“122亿”的乐视视频分开了,但后者仍持有这家公司的股份。
过去的荣耀已经不在了,安迪承认不会花很多钱先换取销量。现在乐视电视主要专注于维持存量和每年一定销量的用户正在使用的电视的运营。根据采访中提到的乐视电视现状,2020年销售规模在40 ~ 50万台左右,乐视智信整个团队在240-250人左右。
2016年最热的一年,乐视电视年销量达到700万台左右,用户数突破1000万。第二年销售规模变成了“没有被传统电视企业抛弃”,现在不到十分之一。小米电视已经占据了部分市场规模,2019年国内市场销量1046万台,2020年备件供应不足时销量超过900万台。
乐视的“全盛时期”就是为了换取市场的巨额亏损。乐视2016年财报显示,包括移动电视在内的终端服务收入达到101.16亿元,但成本高达139.58亿元。相比之下,小米的电视业务,加上物联网和消费品,在全球数千万台的出货背景下,保持着超过10%的毛利率。
在各大社区,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消费者认可乐视品牌,原来的高规格高性价比在市场上留下了印记。但这些消费者很清楚,乐视的R&D、运营、销售、售后的规模已经大大缩小,他们已经表达了对现在能否提供应有的服务能力的担忧,不愿意购买有精力销售却没有精力维护的产品。
生存至今的乐视,在产品层面是否保留了以前的骄傲?
2016年乐视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是Super 4系列,率先将55寸/43寸4K电视拉至2000-3000元的新低。硬件规格相当抢眼。电视一般使用1GB内存和小核芯片时,标配3GB 32GB和A72核芯片。截至2019年,用户都在问有没有库存。
可惜2021年的乐视已经不是高标准高性价比的代表。目前销售的产品已经没有过于突出的产品特性,从外观设计到屏幕规格再到硬件性能,都和同价位的低端电视有差距。比如43寸1080P屏幕,1GB 8GB存储组合等。明显缺乏亮点的产品配置在乐视上屡见不鲜。
但乐视并不打算完全脱离过去的品牌形象,而是会在产品营销中以边际的方式打出性价比牌,让消费者依然能感受到和过去乐视一样的应变。乐视现在有三大主力系列:Super 5、F、G,其中以售价在1000元3000元以内的F系列为主力,F55在JD.COM已有1万多用户评价。
以F55为例,乐视提出了更薄的OD20技术的概念,这意味着电视拥有“极其先进”的3.5mm耳机插孔、“大存储”和“专业”的电视芯片。外观采用97%屏比的综合屏设计,采用4K面板,支持HDR,配备EUI8.0系统提供语音功能。
但其实这款电视的屏幕还是有“小书包”的直下式背光,与同级别产品不分离,支持HDR解码而不是显示。芯片是Mstar 6A948,性能比4弱很多,存储只有2GB 2GB 16GB。语音功能靠遥控按钮,只有两个HDMI 2.0和两个USB 2.0接口。
乐视电视F55的配置相对于传统电视厂商的产品来了又去。面对同样2000元的互联网品牌电视,就不一样了:OPPO K9面板和芯片质量都不好,但在成本限制上,
下依然提供了经过逐台校准的屏幕、2*15W 扬声器,有远场语音、5GHz Wi-Fi、三个 HDMI 接口。乐视电视在产品层面上的变化让我想起了魅族,同样是有过千万级销量的高光时刻,同样在跌落谷底后精简产品线试图重新出发。不同的是,现在的魅族手机可以在差异化上说得出个一二三四,乐视电视就几乎没有存在感,受限于成本和定位只能“泯然众人矣”。
“生态化反”不过是笑话
提起乐视从无到有再从光鲜走到今天的关键人物贾跃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两个词,除了下周回国就一定是生态化反。一个词就想将公司内原本关系不大的各项业务联系起来,让人感觉贾老板吹嘘的“乐视帝国”一下子全明白了,又总会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诚然,围绕核心产品建立起来的应用、内容、配件、周边产品生态,是每一家规模成型的智能设备厂商都会做的事情,电视也不例外。只不过相较于华为们今日已做得有声有色的大屏应用生态,以及跨设备的任务流传体验,乐视提出的生态更像是漂浮在天上的大饼。
来到现在,乐视电视自然不存在“化反”一说,即使用户有心想要它具备一些拓展能力,也和那些消费者记不住名字的普通电视没区别。的确具备安装应用、从手机无线投屏的功能,但也仅限于此,除此之外就只是再常见不过的独立大屏设备而已。
乐视电视的确尝试过给电视提供一些生态产品,诸如外置音响、游戏手柄、无线耳机等等,甚至还有过让电视在性能落伍后,继续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外置机顶盒 + 回音壁产品。可是,现在的乐视电视无论是财力还是人力都不可能投入电视以外业务,生态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乐视视频 + 乐视电视的组合拳,本是这块业务在当初最被人看好的一点:在线视频业务囊括最有人气的影视剧、体育节目、电影、综艺,本就获得不小关注,电视的高规格则让用户有了一个最佳的消费场景,可以顺水推舟让视频会员转化为电视用户,反之亦然。
随着乐视失去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原先傲视国内在线视频网站的强势版权内容“断粮”,逐步下线不再有原有的吸引力。乐视电视无法享受乐视视频的协同效应,产品页主推的在线视频变成了腾讯视频、芒果和华数 TV,而这些在任何一款电视上都能看到。
结语
乐视电视仍在运营,也有消费者还记得,还会选购。
但一度大张旗鼓的乐视电视已不复存在,大家获得了教训:大幅亏本并不能维持品牌长期运营,低效率的生态协同也不能发挥出想象中的效果。电视市场整体规模收紧,各厂商电视产品规划也变得保守,看起来变得比以往合理许多。
不能否认的是,乐视电视曾经在硬件规格上的高调投入,让消费者见识到了电视体验提升的新空间,一定程度上启发了近两年的中高端电视需求。只是,我们不知道同样兼具高规格高性价比的电视产品,需要消费者等到何年何日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