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你之前的免费出国旅行,你是怎么找到满意的美食的?我个人的经验是,翻过来再找。但是我真的不想这么麻烦,比如我总是带着很重的LP。
有企业家尝试过解决这个问题,4万公里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名字来源于“赤道的长度是每周4万公里”。我想做一个美食工具,告诉用户某个目的地有什么可以吃,什么好吃。现在的产品提供基于LBS的搜索,基于主题的推荐,以及“本地必吃”、“景点周边”、“顶级餐厅”的分类。每一个POI都有用户输入的4万公里评论,其他平台的4万公里评论数据都有相应的抓取和结构化。
在早期,4万公里实际上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目的地信息,比如吃、喝、买。后来创始团队认为作为创业公司应该更专注,所以以“吃”为切入点。
创始人兼CEO周志强表示,自己花了两年时间收集数据,累计美食300万poi,覆盖27个主流国家和地区,累计点评信息1.6亿条。不怎么推广,产品下载量接近300万,注册用户60万左右,DAU达到3000。4万公里去年获得五岳青云创投1000万人民币融资。
自己收集数据无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对于创业者来说意味着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成本。4万公里主要靠留学生帮忙收集数据:在主要地区设置区域经理,组织本地学生兼职帮忙添加数据。从韩国、澳大利亚开始,探索相对成熟的模式,并复制到欧美。据周志强估计,收藏一个POI的平均价格在30元左右。现在回想起来,周志强觉得扫大街收集数据没那么难,因为国外商圈相对集中,四万公里更注重主流城市、景点、路线的美食信息。目前,在中国人出行更频繁的东南亚、日本、韩国,4万公里的数据处理更精细,更新更频繁。
周志强认为,旅游市场有很多巨头,创业公司如果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建立用户粘性,就很容易被砸。所以他希望做一个工具,让用户在国内和出国旅游的时候主动打开,然后再考虑其他机会,而吃饭正好是——的刚好需要,所以他们认为4万公里不是“福利”,而是为了满足刚好需要。根据4万公里提供的数据,海外用户平均每天会打开1.5次。
为了增加海外开通的频率,增加了4万公里的翻译功能。为了增加国内开放的频率,4万公里尝试推荐一些杂志式的美食内容,想增加一些轻松的社交功能——,比如为用户设计一个编辑器模板。用户可以上传照片,写几句话,然后生成一个类似杂志的内容,不仅可以作为UGC留在4万公里内,还可以和朋友等社交工具分享。
但即使作为工具,4万公里依然面临竞争。以美食为主的舌尖旅行,从功能和产品成熟度来看,类似于4万公里,但数据量不够(欧美、澳洲、新西兰没有目的地)。另外我们之前报道的余味也希望能切入食物。另外,我们报道的口碑旅行(之前报道的)和梦幻旅行(之前报道的)也可能是威胁。以上两个玩家通过抓取POI数据和整个网络的评论数据,为用户提供“吃喝买”的所有信息。我也关注中国市场,把英文评论翻译成中文。
周志强认为,4万公里早在做“信息一线”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且卡在了一个很好的位置: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网络热门福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