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报告分析中国网络舆情领域:中等收入群体进入聚光灯下
中新网6月25日电(记者阚锋)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6月25日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显示,目前,中国网民结构和舆论领域出现新变化。在热点新闻事件中,互联网上的新兴媒体逐渐加大音量,中等收入群体进入聚光灯下。
数据图。中国新闻社记者王中举照片
本报告《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9)》全面分析总结了2018年以来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基本趋势。
报告对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637个热点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互联网热点事件中网民结构和舆论场出现新变化的结论。
统计显示,从热点事件发生地区来看,华东地区仍然是重点地区,事件频发,容易受到全网关注。华北热点事件主要集中在北京,但与2017年相比,比例有所下降。在西部地区,四川、陕西等省热点事件数量排名第一,舆论热度有上升趋势。
哪些媒体在网络热点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统计分析表明,在媒体分布方面,互联网、APP、微信占据了主要的新闻来源,其中政府官网主要承担政策信息发布,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新闻网站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道称,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微博、微信、客户端、短视频等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力量形成了加深圈子的趋势。随着手机APP影响力的扩大,微博的“广场风格”、微信的“盒子风格”、短视频的“瀑布风格”在强大的社会关系影响下,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从话题类型来看,统计显示,2018年,舆论更多关注经济、社会、民生、自我保障、切身利益等话题。在社会保障领域,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舆论事件占多数。
比如报道中说“水滴和风车打死”、“疫苗安全”等话题刷新了历史热度。“高铁系列事件”、“重庆动车事故”、“涉及未成年人低俗信息的短视频平台”也深刻反映了公众对正常秩序和道德平衡的诉求。2018年,舆论的“代入感”产生了共鸣,不仅有效解决了事件,也暴露了相关领域治理的紧迫性。
基于2018年的热点事件,本报告划分了68种人群身份标签,分析事件中涉及的群体特征。从网民的画像来看,学生、游客、教师等群体都被舆论所吸引。
报道称,无论是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还是品多多引发的关于“消费分类”的讨论,还是社会热点引发的集体焦虑与反思并存,都具有中等收入群体的话题特征。特别是涉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教育公平、阶层流动等。很容易形成热点话题。
此外,报告提到,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媒体突发新闻引发的舆情事件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如鸿毛药酒事件、长春长生疫苗造假事件、出租屋甲醛超标和隐藏摄像头事件、五星级酒店健康问题、全健传销事件等。都源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微博、短视频、客户端等社交媒体的爆料,引起全国公众关注。
报道称,在媒体爆料的舆论中,往往会因事实调查的真假而出现不同的趋势,爆料有助于调查和解决问题,而一些由媒体利益驱动的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则受到严重指责。(结束)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门网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