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风评变差,“马爸爸”怎么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资本家”?

发布啦 2454 0

在这一次的阿里巴巴女员工一事中,可以清晰看到一个问题——阿里巴巴风评确实变差了,马云也从“马爸爸”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资本家”。

当然,首先是阿里自己作死。这两年,阿里巴巴不断闹出了突发事件,每一个都在不断增加大家的恶感。比如,2018年就被爆出来的阿里“破冰文化”,很难想象阿里这样的互联网标杆,会用这么LOW穿地心的手法来让员工更加团结和协同;还有马云公开说,工作上要996,生活上要669的低端笑料,现在看来,都极为让人不齿,但在阿里巴巴如日中天时,这些笑料甚至可以认为是马云作为大佬的风趣幽默。而这一次阿里巴巴女员工一事,彻底让大家发现,阿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问题很大。在阿里筚路蓝缕创业,不断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时,一些“杂音”不可避免地被公众自我过滤了,但当企业回归常态,之前的“杂音”就开始愈发刺耳了。

其实不光是这些价值观方面的东西,在业务层面,阿里巴巴通过互联网平台模式,监管的默许等等天时地利,赚取了巨大的利润,但大家很难从阿里壮大中获益,除了生活购物更为便利外,还面临着花呗、借呗的诱惑,同时阿里巴巴不断扩张,大肆收购,但收购来的项目很多最后都是半死不活。比如曾经的国民浏览器UC,一蹶不振,饿了么在于美团竞争中也败下阵来,更不用说视频网站大战中的优酷土豆了。这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这些企业在融入阿里巴巴之后,就基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不能不让大家怀疑阿里的管理能力。

包括在华为制裁中等事件中,阿里可从来没被制裁,反倒是腾讯、字节被美国盯上过,甚至现在被美国制裁成了一个反向指标,被美国制裁才是真正牛B企业的勋章。这些依靠互联网、人口红利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巨头,在美国对中国企业制裁时,不仅没有起到任何威慑作用,甚至出现了滴滴及背后的股东,不顾国家利益,硬是要往美国上市的恶性案例。这也是当前为什么大家都讨厌“资本家”的原因,尤其是“资本家”还跟你说要996的时候。反倒是华为这一类扎扎实实、真刀真枪跟国际大厂拼刺刀的企业,越来越多的能获得民众好感。

当前互联网巨头遇到的政策风险,实际上就是不能再让互联网巨头依靠资金优势、平台优势任意收购、攻城略地,因为这会极大伤害社会整体的创新和活力,他们更应该将手中的资源投到国家和社会更需要的领域去。

还有一个更需要关注的点是,当前社会的风向变了,开始从效率优先转到更关注公平了。国家最近在教育行业的的双减政策其实也是这样的,减少内卷,减少内耗,让更多人有幸福感。我们这一代人996是为了什么,为了下一代人继续996吗?不是,肯定是希望我们下一代能够不再为生计、房子所困扰,可以在未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在我们的国情下,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显然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乃至国家责任,不能一味钻到钱眼里去,而一家对自己员工利益受损都不够重视的企业,大家又怎能期待这家企业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周恩来一句“为中国崛起而读书”让人振聋发聩,这是对个人的崇高要求,但企业至少应该在自身领域做到,“为中国崛起而强大”,在面对外国制裁时,能让对面感受到反制裁的压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面对制裁时,我们手里的筹码少的可怜。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44716.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