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点逐渐偏离的时候,都想把对方往自己的轨道上拽。距离绝不会是主要矛盾,甚至都不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果我们内心中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是积极乐观的,那么我们就会在遭遇打击和挫折时,努力将事情拉向积极乐观的方向。相反,如果我们内心中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悲观消极的,我们就很可能会在遇到阳光和快乐时,有意无意地将事情拉向悲观消极的方向。由此,人生很容易成为一种强迫性的重复。
我突然发现这一点,在讨论某一思想的时候,我不应将其完全地视为我之外的客体予以讨论,而应将其作为我内置的问题予以直视,我一直忽略了这一点。
为什么?主体归根结底是不存在的,主体是由客体构成的,而客体要想寻求问题的答案,以至找到真正的自己,必须通过主体性,即人的意识。在这一点上,人的心灵具有全宇宙最强大的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即生和死,以及生存的痛苦。我要去意识到这一点,我是客体的自我救赎,我若将其完全视为身外之物就是对我自己的背叛,因为这种想法走至极端会消弭自己的存在,有些人会误以为这是灵肉分离了,是极高境界的道法,其实这是对世界的忤逆,对自己的不负责。
我想到这里竟会莫名的伤感,我的灵魂一直都承受着难以形容的痛苦,而我却一直忽视了这一点,我对自己最大的责任竟是一概不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