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不可否认。张亚中看着面善,也的确是个文人模样,但如果大家真的只把他当成普通文人来看,那就错了。
其实纸上谈兵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用文字诛心的人,善利用自己的伪装,欺骗世人,世人不自知,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原本吧,笔者只觉得张亚中是个用文字欺骗自己的文人,这倒也无伤大雅,自娱自乐,但是,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网友无比推崇张亚中的时候……
我突然才明白,什么叫做蛊惑。
文字和面相的蛊惑效果,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张亚中
在前面的文章里面,笔者给张亚中的定位是:他是个悲情的人物。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个看上去「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文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大环境里面,他的存在感实在太低,或者说,如果他生在古代。恐怕也是个郁郁不得志的秀才,不同的是,他有着一颗不甘寂寞的心。
可能越是这样悲情式的人物,他在煽情的时候更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吧,说实在的,对张亚中,笔者的第一感受是:同情。
我佩服他的悲天悯人,我也愿意相信这是一个佛学研究者的善心。但另一方面,笔者希望大家看到他同样有狼子野心的一面。
狼子野心,这个词是笔者再三斟酌之后决定,或者说,这才是张亚中的另一面。
早上一个朋友和我说,他决定以后称张亚中为「张两中」,原因很简单,关于张亚中的一些主张和论述,实质上就是「两中」的论述。
大家不妨把目光聚焦在张亚中所提的和平备忘录上。
在这个所谓的《备忘录》第四点里面提议,我们这边应该与「那口井」达成一致,双方承诺,放弃使用wuli的方式解决问题。互不以wuli威胁对方,并完全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请问,这是不是和我们划的底线相抵触?「那口井」有什么资格限制我们的手脚?我们这么多年的军事发展的目的和必要性,都被抹去?
你们能接受还是你们觉得上面会接受?
在这个《备忘录》里面,提议,双方均有以其它国发展官方关系,这又是一个碰触红线的问题,它就是一口井,谈什么国不国的?而且相信大家也看到近期立陶宛的事情了,如果我们能够答应这种条件,岂能对立陶宛施压?
还有关于互设代表处,还有什么治权平等一系列的提议,都在拉台「那口井」的地位,这些提议几乎没有一个现实的。
因为一些限制关系,笔者不一一解释,但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个《备忘录》的精神,旨在「求和平」而不是「求统」。
这才是笔者痛骂张亚中过于天真,太理想化的原因,因为他的《备忘录》最想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是靠心灵「融合」,或者说是「心灵契合」,而不是「统合」。
笔者想问,你们是认为自己能接受和那些蛙人心灵契合,还是说那些蛙想要和你们心灵契合?
别做梦了,这不现实。
张亚中
说白了,张亚中想要给「那口井」争取一个喘息的机会而已,而我们这边的很多网友居然天真地以为,对方稍微提一下身份认同,就是自己人了?
还是说,大家这么喜欢他,是因为他的名字里面有一个「中」字?那还不如找陈时中去。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