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生产工作者大会上讲话
1928年9月13日,毛泽东指挥红军击败刘士毅部5个营,占领遂川,随后红军准备回师井冈。
9月24日,敌李文彬团及独立第七师分别由太和、赣州来援。 红军兵力未集中,因敌我兵力悬殊,毛泽东下令主动撤出战斗。
9月26日,红旗跃过朱砂冲哨口,井冈山革命军民盼望的红军大队,扛着战利品,唱着雄壮的战歌,在毛泽东率领下回到了井冈山。
但是,敌人并不知道毛泽东和红军主力已经回到井冈山。盘跟在宁冈县新城之敌周浑元派二十七团的一个营6个连的伙同当地豪劣绅武装靖卫团,妄图乘红军大队未返宁冈之机,彻底破坏根据地,使红军无立足休整之地,迫使红军退出边界,然后伺机歼灭。他们以十倍的疯狂、野兽般的残忍推行着“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三光政策。
9月28日前后,这伙亡命之徒火烧白露,使这座近百户人家的美丽山村变为废墟。接着他们又妄图血洗茅坪,想用血与火把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从地图上抹掉。
茅坪一带仅有红军三十二团一个连防守。当侦悉敌人的罪恶阴谋后,立即采取措施,加强了戒备。从儿童团到暴动队都积极行动起来,侦察敌情,站岗放哨,严防敌人窜犯。
敌人怕红军主力返回茅坪,9月29日,收买了两个女流氓,扮作小商贩到大陇、茅坪一带侦察。
临走之前,敌营长周宗昌特别交待:“你们此去主要看看红军大队回来了没有。特别注意看看村里有没有马粪,下了门板没有。”
毛泽东刚从桂东迎还红军大队,住到茨坪没几天,茅坪乡工农兵政府委员长谢贵山突然跑来报告:“昨天在村里头抓到两个女探子,是驻扎在新城的国民党白军营长周宗昌派来的。她们想探听茅坪村里有没有马粪、下了门板没有,我看她们的目的是想弄清毛委员和红军大队是否从桂东回来了。”
毛泽东和朱德听后,又找几个同志商量了一番,便要谢贵山把那两个女特务放了。
谢贵山大吃一惊,问:“放了?为什么?”
毛泽东吸了口烟,说:“茅坪一直是湘赣边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嘛,白狗子肯定是想趁红军主力没从桂东回来的机会,偷袭茅坪。它要来就让它来好了,我们就正好消灭它。”
朱德补充说:“这叫做放长线钓大鱼。”
接着,毛泽东又把在坳头垅摆“布袋阵”的详细计划给谢贵山说了一遍。
谢贵山又问:“要是白狗子不进布袋呢?”
毛泽东笑笑说:“把那两个女特务放了,白狗子自然会跑来进布袋啰。”
谢贵山这才明白,一个劲称赞说:“毛委员一向料事如神,我听你的,听你的。”
谢贵山回到村里,向同志们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说完后,便把两个女探子押出来,正颜厉色地大声教训了一顿,并反反复复讲道:“回去后不许讲这里的情况,如果茅坪这几天出事,过几天待毛委员率领红军大队人马回来,要你们的脑袋。”
直到两个女特务下跪立誓后,才放她们离开。
谢贵山把两个女特务放走后,毛泽东立即派人把各团负责同志找来,介绍敌情,交待任务,并特别指示要注意保密,出敌不意,力争全歼来犯的敌人。
9月30日,晚霞抹红了西天,朱德便率领红二十八团、红三十一团和红三十二团一营出发了。不一会儿,红军大队便隐没在夜色中,悄悄地越过黄洋界,静静地穿过山村,于晚10时左右,便隐蔽地到达茅坪、坝上等集结位置,二十八团在茅坪,三十一团和三十二团在坝上。茅坪和坝上的赤卫队和暴动队也按计划赶来参战。
坳头垅是茅坪北面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谷,从长源亭至茅坪长五六里;两侧群山连绵,高峰耸立,草深林密;一条小路在谷底逶迤而过,直通茅坪,是通往新城的必经要道。
站在山上望去,坳头垅宛如一条长口袋,两边地形复杂,便于隐蔽,谷底狭窄,兵力不易展开,是理想的伏击阵地。
毛泽东看中了这个山间垅冲,说:“这叫请君入瓮,让周宗昌钻到这个布袋子里头,莫让他跑啦。”
朱德命令红二十八团两个营从观音堂登山,占领观音堂附近高地及坳头垅西侧各高地,担任正面阻击和侧击任务。
红二十八团另一个营占领苍边以北及小溪以北高地,担任侧击任务。
红三十一团占领长源亭附近各高地,担任侧击任务,和红二十八团协同一致,将把敌截成数段,各个歼灭。
红三十二团一营占领长源亭附近高地,负责截尾,防止敌人经上、下虎岭向古城逃窜或按原路退回新城,并准备打击敌人可能的增援部队。
红二十八团一个排占领茅坪南侧无名高地,防止敌人冲过茅坪向大陇方向逃窜,并阻击敌人可能从大陇方向来的增援部队,保证伏击部队的侧后安全。
茅坪和坝上赤卫队、暴动队在苍边北侧无名高地附近隐蔽待命,相机配合红军歼灭进犯之敌。
红三十二团一营在赤坑南侧叉路口附近派出一个班哨,监视敌人,发现敌人后,向军部报告,并隐蔽撤回。
朱德明确指出,待敌人完全进入伏击阵地内,先由红三十二团打响,断敌退路,然后围而歼之。为了保证群众安全,乡工农兵政府组织群众全部撤离茅坪,躲进山里隐蔽。
天亮之前,红三十一团和二十八团等一夜之间就布满了坳头垅两边的山山岭岭。赤卫队、暴动队、少年队、儿童团也迅速集合起来,准备配合红军作战。成百上千的人隐藏在山山坳坳里,路上、村里却又看不到半点紧张备战的迹象。
新城敌军营长周宗昌得到那两个女特务的报告,十分得意。心里盘算,定要赶在毛泽东回山之前偷袭茅坪;等毛泽东回来了,就不好办了。
第二天,也就是10月1日的清晨,周宗昌带领全营人马和一部分靖卫团,出新城,经桥上、赤坑向茅坪窜来。
敌人每人带了一盒火柴、10刀浸过煤油的草纸,妄图把茅坪变成一片火海。
当太阳从山峦上升起一竿高的时候,敌人的尖兵连已经接近坳头垅了。
这时,坳头垅显得格外宁静,除了山雀叫声之外,一点声息也没有。走到坳头垅口,周宗昌看见两边山高路险,不由得心虚胆寒,就勒住马头,命令停止前进,并派出3个扮作老乡模样的人,离开小道向山上搜索。
埋伏在两侧山上的红军,瞪着一对对愤怒的眼睛,紧盯着敌人的一举一动。那3个家伙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渐渐接近了红军埋伏地段。大家的眼光都紧紧地盯着那3个家伙,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近了,更近了,怎么办?
“老毛,周宗昌疑心病好重哩。”朱德担心地对毛泽东说,“天色透亮,战士们不好埋伏啦,得想个法子呀! ”
“周宗昌这鬼崽,喜欢耍小聪明嘛。”毛泽东对谢贵山耳语几句,说,“你带两个人,迎上去……”
这时,那3个匪兵已接近红军埋伏的地方,眼看就要发现红军。隐蔽在树林里的红军战士,连为首的那个匪兵的歪嘴斜眼都看得一清二楚。
正在这关键时刻,4个同样穿着老乡装的人出现在3个匪兵视线里。他们两人一对各抬着一只大箱子,迎面向3个匪兵走去,走在前头的是谢贵山。
就在谢贵山离几个匪兵几米远的地方,他“不小心”摔了一跤,箱子翻倒了,白花花的光洋撒了一地。
3个匪兵几乎同时发现迎而来的4个抬箱子的“老表”,正纳闷,不知他们是什么时候、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他们一见满地滚动的光洋,一齐奔上前要捡。
“站住!莫动!”谢贵山喝一声。
3个家伙愣住了。为首的一个家伙问:“你们哪来的这么多花边银子?”
一个“老表”冷冷笑道:“这是打土豪缴来的。要不是把它藏在山上,早给白狗子抢去了。”
谢贵山又补上一句:“明天最迟后天,毛委员就要带领红军大队回来。筹办粮油柴菜、买酒添肉,这些花边要派大用场。”他一边说一边把一块块光洋拾起来,和另外3人抬起箱子,又往茅坪方向走去。
为首的家伙向另两个眨眨眼睛,恶狠狠地讲:“哼,别高兴得太早!”说完,立刻像兔子一样,直往场头垅奔去。另两个便尾随着谢贵山向茅坪跟踪而去。
两个尾随的家伙走到村里,东看看、西瞧瞧,觉得一切正常,便在村口点了一把火,给周宗昌发信号。
周宗昌一见信号,心里十分高兴。他刚要下令继续前进,那个报信的家伙也到了,急喘喘地把看见光洋的事活灵活现说了一遍,讲得周宗昌心里直痒痒,心说这次搂草打兔子,还可以发一笔横财,立刻下命令叫匪兵跑步向前。
周宗昌非常狡猾,疑心病特别重。他虽然从侦察中知道茅坪没有红军,但还是不放心,走到长源亭附近又迟疑了好久,看到点燃民舍上滚动着的浓烟滚滚,却没有人去救火,这才带领部队进入坳头垅。
走不多远,他又看到一股浓烟卷上天空,同时也没有发现什么情况,才骑着马带着匪兵,一晃三摇地向村里走去。
正在这时,敌人尖兵连已接近了红二十八团的伏击位置——观音堂。他们又点燃了一幢屋,又是一股黑烟……
红二十八团的战士们望着这3堆大火,又看到周宗昌洋洋得意的样子,简直气炸了肺,再也不能让这帮强盗横行下去了。随着一声令下,顿时响起清脆的枪声,早已瞄准好了的枪口突然喷出了仇恨的子弹。
鼓舞人心的冲锋号声在两边山头上此起彼落,“杀——”几乎在同一个时间里,几千军民从四周的山上站了出来。霎时,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交炽在一起,山响谷应,刀光闪闪,火花飞迸,杀得敌人人仰马翻。
敌人遭到突然打击,吓得魂不附体,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到处乱窜。周宗昌本想带领一群亡命之徒顺原路撤回,但是红三十二团早已扎住了“布袋口”,迎接他们的是一阵阵密集的子弹。
周宗昌看到退路已断,心里早已没有主意。这时整个坳头垅里是一片“缴枪不杀”的喊声。他看到大势已去,便藏在长源亭附近的水沟里。
不久,几个红军战士搜出这位满身污泥的营长,他只好缴枪投降。
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除敌人后卫少数残敌向上、下虎岭方向逃跑外,全歼赣敌熊式辉部一个营和部分靖卫团,活捉敌营长周宗昌,俘敌连长一人、排长两人、士兵100余人,击毙敌人100余名,缴枪110余支。
接着,红军分两路乘胜向古城、新城前进,一举攻占了古城、新城,收复了宁冈全县。
参考史料:《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用兵录》,作者:黄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真实的毛泽东》,作者:李敏,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