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读读刘禹锡这首“玩月诗”,一字一句超凡脱俗,美如画卷

发布一下 3787 0

夜凉如水,碧海青天,一轮明月照过古今。

千百年前的八月十五,有人独立中庭,看栖息在树上的寒鸦,被露水打湿的桂花;有人在洞庭湖畔,乘一叶扁舟,扣舷而歌。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那轮明月路过宫殿楼阁,也照过平凡人家;惹过几许情思哀怨,也为世人带来几多欢乐。

很喜欢刘禹锡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一字一句超凡脱俗,美如画卷。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中秋节,读读刘禹锡这首“玩月诗”,一字一句超凡脱俗,美如画卷

中国人对“月亮”一直有着特殊的情结,早在上古时期,便有祭拜月亮的习俗,而“中秋节”便是由“祭月”演化而来。

最初的“祭月节”是在秋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才逐渐调至八月十五。

初唐时,八月十五得到官方认可,成为全国性的节日,这一点在《唐书·太宗记》便有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

虽然有官方认证,都城长安的赏月风俗也大为盛行,但是一直到宋朝,这个节日才真正流行于民间,并赋予了它更多的意义。

所以,你会发现,宋代乃至之后的中秋诗词,大多表现出了对团圆的期盼,但唐人的诗歌中,更多的是赏月,玩月。

例如白居易的《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许浑的《鹤林寺中秋夜玩月》、司空图的《中秋》、曹松的《中秋对月》等等,更注重的都是个人的清赏。

刘禹锡的这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同样如此,甚至更添了几分超凡脱俗,潇洒飘逸,读了他的这首诗,才知中秋夜有多美。

中秋节,读读刘禹锡这首“玩月诗”,一字一句超凡脱俗,美如画卷

诗歌首联开门见山,描绘了一幅皓月当空,尘寰尽洗的朗朗景象。

在这里诗人特意拈出“今夜”二字,与标题的“八月十五”相呼应。

“寰瀛”指代天下,语出《晋朝飨乐章·三举酒》,“朝野无事,寰瀛大康”

前一句是强调的是时间,后一句是从空间着笔,普天之下都笼罩在一片月色中,月光之浩荡由此可见。

最令人玩味的还是“洗”字,诗词中常见的是疏雨洗空,白露洗空,诗人这里却道明月洗空,可谓是独具匠心,明月如水的画面一下子便跃然纸上了。

接着的颔联两句以对偶的形式,将中秋夜的清凉澄净描绘得淋漓尽致。

暑热已退,天地间只余一片清凉;秋色朗朗,万物清丽,上下一片空灵澄澈。

“九霄”是指天空的最高处,而“万景”,极言范围之广,描绘了一幅极其开阔的画面。

一切景语皆情语,天地间一片清净,也正反映诗人此时的心境,淡泊宁静,悠然自得。

中秋节,读读刘禹锡这首“玩月诗”,一字一句超凡脱俗,美如画卷

再来看颈联两句,诗人不再正面描写明月,而是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以星辰和风露来烘托明月的晶莹透亮。

繁星满天却比不过一轮明月的光辉,连金风玉露也在它的照射下发出夺目的光芒,

这里的“让”字用得最是巧妙,仿佛星辰是被明月的光芒所折服,甘愿让道。

前一句是反面衬托,后一句是正面叠加,多样化的写法,其效果比直接描写更多一层波澜,一点趣味,令人赏玩不尽。

最后的尾联“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

此处的“玉京”就是月亮的别名,还有玉蟾、玉轮、玉兔、冰轮、婵娟等等,都是代指月亮。

人世几经变换,沧海桑田,而明月却始终那般闲适从容,万古不变。

诗人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宇宙的奥妙,自然的神奇,虽也暗含感慨,但是这样的慨叹人皆有之,并无太多伤感之处。

中秋节,读读刘禹锡这首“玩月诗”,一字一句超凡脱俗,美如画卷

整首诗来看,境界开阔,语言清丽,又富含哲理,将中秋月夜描写得如梦如幻,毫无尘俗之气,令人心神摇曳。

元代诗论家方回评价这首诗“绝妙无敌”,我深以为然。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刘禹锡这首中秋诗?欢迎一起来讨论。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0266.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