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金鹏;孟庆海,中国科协副主席兼秘书处秘书;殷浩,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和中国科普大使徐莹。
怀金鹏说,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科普的三大境界。他认为,只有充分展示科普的知识价值、生命价值和经济价值,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使科学精神成为主流价值,全社会的创造智慧和创新热情才能充分流动。怀金鹏提到,2019年,中国科协将利用重大活动和平台作为载体,扩大科普服务的范围和能力。今后,中国科协将继续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各界力量,打造科普创新发展的翅膀,努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科普篇章。
在活动现场,“点赞2019科普中国”奖项逐一揭晓。“嫦娥四号登月”、“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等事件入选2019年十大科学传播事件;5G基站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很大影响”“中国高铁辐射严重,‘坐高铁=拍X射线’”等谣言入选2019年十大“科学”谣言;“中科院物理二所”账号和“中国天气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成为2019年十大科普媒体;视频《3分钟回答你所有关于垃圾分类的问题》和H5《中国旱涝500年》入选2019年十大网络科普作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和生态活动家冈特泡利获得了2019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据了解,“点赞2019科普中国”活动采用单位推荐和自主注册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入选作品。截至11月24日,共收集到参与资料519份,包括科学传播者、网络科普作品、科普媒体等。经过大数据筛选分析,每年产生109起科学传播事件和110起“科学”谣言。此外,中国科协还组织了来自科研、科技传播、科普媒体等领域的45名专家。对奖项进行初步评审,公布入围内容,并在网上征集好评。最后通过最终评审,由专家评审团对各种奖项进行评判。
除了宣布上述奖项,活动的现场节目也非常精彩。“中国先锋”海米推广大使魏亚与北京市西城区志诚小学的同学共同演唱了袁隆平院士创作的歌曲《我有一个梦》,带领观众感受袁隆平院士《河下乘凉梦》的家与国之情;此外,说唱歌曲《让流言止于智者》、儿童京剧《梨园春蕾》、中国大鼓《鼓动未来》等节目点燃了观众的气氛。整个活动充满热情,高潮迭起,让观众叹为观止。
据悉,“点赞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举办的盘点一年来科学传播典型活动的活动,旨在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整合科学传播行业智慧,彰显科普中国品牌文化,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自2015年以来,该活动已连2019年中国科学热门事件续举办五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附件:(1)to最终评估结果简介
1956年生于比利时,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生态活动家、国际智库罗马俱乐部成员、“蓝色经济”模式创始人、零排放研究与创新基金会(ZERI)创始人。他创作的《流浪地球》 (1-360卷)以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用简单的方式讲述了地球生态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该书荣获科技部颁发的“2014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并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自然图书奖”中荣获“中国优秀自然图书十大自然教育奖”。连续六年参加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生态环境科学讲座,到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所学校,向10多万师生介绍生态技术和科普知识,对普及和深化生态环境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被中央和地方媒体广泛报道。
3。牛王
1983年2月出生,安徽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副司长。他深入基层,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工作,通过讲学、写书、表演戏剧、制作教具、宣传地震灾区等平台,传播“有用、有趣、信息丰富”的防震减灾知识、技能和理念。他去基层、部队、政府、学校做了近200场讲座,部分课件是安徽省教育厅推广的,听众数百万。参与组建20余支志愿者队伍,指导30余次演练,参与编写1部演练指南和3部专著,在震区开展十余次应急科学交流。获“全国科学实验展”、“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赛”一等奖。同时被中国科学院、科技部授予“全国十大科学实验展商”称号,被中国防灾协会授予“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使”称号
4。徐东
1980年2月出生,藏族,四川广播影视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广播中心《冈特生态童书》制作人、主持人。长期以藏汉双语形式进行线上线下的科学交流。他制作的《云丹科普苑》节目很受藏族同胞的欢迎。现在已经录制了400多期,总时长超过分钟。为了制作节目的内容,他每年都要在高原上旅行数万人
里。此外,他和团队还会定期进入川、藏、滇、青、甘五省及周边地区的牧场、村寨、寺庙等地开展“藏汉双语”科普宣传活动,为藏区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惠及数百万藏族同胞。5。刘晓东
1983年8月生,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局气象节目主持人、气象科普使者,曾被科技部授予“全国十佳科普使者”“全国优秀科普讲解员”,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十大气象科普创客”。他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和省部级表彰,如“第七届全国气象节目主持人评比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金牌主播——全国百优主持人”“第三届全国金牌主播评选——全国十佳城市主播”,是气象局系统中唯一包揽全国各级别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的工作人员。同时,他利用自身影响力先后在《我是演说家》《一站到底》《越战越勇》等著名节目和大型活动现场进行科普讲解,成为气象科普的“使者”。
6。陈征
1981年9月生,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副秘书长。曾担任《加油!向未来》《正大综艺脑洞大开》《是真的吗?》《解码科技史》《透视新科技》《挑战吧太空》等科普节目和多部实验类舞台剧的科学策划顾问。作为顾问和审读专家,他还参与编写了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以及《当诗词遇见科学》等儿童科普读物。
近年来,他积极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以科普剧、短视频、科普出版物、线下讲座、科学表演、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传播科学知识。“陈征博士——科学实验大玩家”发布的科普短视频播放量达2.2亿。他还曾荣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一等奖”“科技日报社——科普达人”等称号。
7。林群
1935年7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泛函分析、计算数学研究。曾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捷克科学院数学科学成就荣誉奖章”“何梁何利奖”“第十二届华罗庚数学奖”。
让初学者也能理解和运用微积分是林群的心愿,为此他投入大量精力在科普教育工作中。他曾说:“教学不能脱离科普,科研也不能脱离科普,因为科学最终是要面向大众的。”2019年6月15日,他作为演讲嘉宾登上“SELF格致论道”讲坛,为现场1000多名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数学的精彩演讲,反响热烈。此次演讲视频被微信、微博等多家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浏览量超800万人次,转发量超3万人次,收藏量超8万人次,并引发网友对“数学教育和学习”话题的广泛讨论。
8。赵静
1968年5月生,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系副主任、中国卒中学会“中风120”行动组组长、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曾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仁心医师、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闵行区领军人才等称号。她提出“中风1-2-0”这样一个迅速识别中风并即刻行动的方法,重点强调中风急救,宣教先行,通过开展前期调研及推广宣传,让公众进一步认识了脑卒中急救的相关知识。她还带领全国12个省的1万多名医务人员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数百场中风急救科普活动,创作了系列方言版视频,科普成果荣获上海市“医树奖”医学科普创新一等奖、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微电影大赛二等奖。
9。耿华军
1979年7月生,科普自媒体“星球研究所”创始人。他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年创办地理科普类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被读者亲切地称为“所长”。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与专业科研机构和相关领域科学家建立广泛合作,本着严谨的创作态度以文字、影像等形式创作科普内容,传播地理、地质、工程、天文等学科领域知识。历经3年,“星球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已超200万,文章平均阅读量达50万,最高阅读量超1000万。2019年10月,“星球研究所”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撰写的《这里是中国》上市一个月即印发40万册。此外,他还多次参与由TED、中信出版社等机构主办的科普演讲。
10。徐海
1978年2月生,中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光电材料研究。徐海关注到化学常被公众“妖魔化”,2010年起,他开始投入大量时间积极创作化学类科普作品,宣传“化学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念。2012年,他用动漫、歌曲等形式创作的《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系列科普课程成为中南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被科技日报誉为科普界“时尚教主”。2019年,他创作的“走进流行歌曲中的科学世界”“化学魔法师”等科普内容,在大学生和社会公众中引发积极反响。同时,他撰写的《名侦探之化学探秘》荣获科技部“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中国化学会“2019年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优秀科普图书”。
(二)十大网络科普作品终评评选结果简介
1。《3分钟回答你对垃圾分类的所有疑问》视频
创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闪联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如果违反条例,最高可罚款人民币5万元。此消息一出便引起热议。不少人抱怨说:“垃圾而已,有什么好折腾的?”本视频基于准确的数据、科学的道理,用动画的方式告诉公众,惹人厌的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垃圾不分类,不但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很大,而且是对资源的浪费。
2。《中国旱涝五百年》H5
创作单位: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中国天气网、国家气候中心
内容简介:“旱涝”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中国旱涝五百年》H5首次通过交互可视化的形式深度挖掘和分析从明朝至今(1470—2018年)各省份的旱涝气候变化,通过大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阐释旱涝灾害对社会生活、历史变迁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向公众科普549年间全国旱涝时空规律和分布格局,解释我国自古以来旱涝频发的原因。作品运用融媒体手段融合可个性化体验的互动地图、交互可视化图表、gif动图、老照片、图片和文字等视觉元素,支持公众查看任意一年旱涝状况,80余个重点城市五百多年间的旱涝气候变化及重大历史事件。该作品主创人员有张永宁、张德二、陈金鑫、任成英、张晓通、于金、李强、余晓芬、张硕、周笛、张寅伟。
3。《中国稀土点亮未来》视频
创作单位: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科协信息中心
内容简介:稀土资源作为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正在深刻影响着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甚至关乎国家战略,牵动全球高科技产品供应链格局。《中国稀土点亮未来》由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策划制作,邀请到稀土领域四位知名院士作为科学顾问,结合专家实拍与后期特效制作,用一部5分钟科普视频让公众了解到稀土是什么、稀土有什么用、中国稀土为何能影响世界等问题的答案。
4。《百年孤独的阿尔茨海默症》主题演讲
创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内容简介: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报告,每三秒钟全球就会增加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阿尔茨海默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病症,该视频解读了“阿尔茨海默症”的详细发病机理以及预防方法,帮助公众进一步了解阿尔兹海默症。
5。《百变小加之小加向前冲》系列视频
创作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简介:《百变小加》是由浙江省科协策划的大型原创科普动漫内容,含动画片、游戏、微视频、表情包等。其中系列剧《百变小加之小加向前冲》第一季共52集,每集3分钟左右。该片通过动漫形象“小加”,与家庭成员对话设定细分传播人群,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引出科普话题。系列剧结合数字经济、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内容,串联起地球与环境、生活与健康、宇宙的奥秘、神奇动植物、安全与预防等五大主题的科学知识。而《为什么要垃圾分类》是该系列片的第一集,用有趣的故事和严谨的科普知识,讲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发了传播热潮。
6。《欧阳自远院士:我们为什么非要到月球的背面去》视频
创作单位: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它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视频以专家采访和三维模拟动画相结合的形式,为公众进行科学知识解读。片中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深入解读嫦娥四号与月球背面的秘密,使观众更直观更清晰地了解嫦娥四号和月球背面的相关知识。
7。《科技向未来》主题演讲
创作单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络中心
内容简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科技向未来》栏目聚焦群众关心的前沿科技,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互动对话等形式,将深奥的前沿科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技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揭示科技对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的深刻影响,让群众在拓展知识视野中坚定“四个自信”。节目每期邀请一位主讲嘉宾,围绕当期主题进行主题演讲。主题演讲后,主讲嘉宾与特约观察员通过互动交流等方式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截至2019年11月11日,栏目已播出5期。
8。《科学榜样》系列音频
创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科学榜样》系列音频选取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于敏、孙家栋、程开甲等新中国著名科学家,以他们的科研经历、人物故事为背景策划、制作科学家故事,深入了解科学创新成果、科学家成功背后的经历,弘扬科学家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展现科学家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之风,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的崇高品格。该系列音频每期时长3至8分钟,在爱因斯坦FM、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平台更新,截至2019年11月,节目总播放量超过1200万。
9。《美丽科学|中国动物:展现中国两栖和爬行动物之美》视频
创作单位:安徽新知数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美丽科学团队通过高品质的影像,记录和展现中国的两栖与爬行动物,向全世界观众展示它们独特的魅力。2019年,美丽科学团队对中国特有的数种蛙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重点拍摄了数十种两栖与爬行动物,同时记录了高原沙漠、热带雨林、喀斯特平原以及温带雨林等数种地貌环境。该作品主创人员为缪靖翎、梁琰,其中科学顾问以及助手为侯勉、王基巍、李辉。
10。《紫禁城天子的宫殿——地下寻真》视频
创作单位:故宫博物院
内容简介:《紫禁城天子的宫殿——地下寻真》作品聚焦故宫考古,带观众前往故宫的考古遗址,近距离发现紫禁城地下的秘密。作品利用数字化技术采集考古遗址现场,配合三维视觉效果展示和复原故宫宫殿的地下基础样貌,向观众揭示紫禁城地下基础的真相、传播故宫考古科学知识。《紫禁城天子的宫殿——地下
2019中国科技热门事件 2019年中国创新事件
2019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是面临困难、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一年。从太空到深海,从实验室到指尖,凤凰如火如荼。有些人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有些人加快了脚步,有些人收获了巨大的果实。不知不觉,中国迎来了5G的第一年,科技创新板打开了市场,实现了月球载地,开发了脑芯片;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敢放松,各行各业都在紧张地从事竞争。即将到来的2020年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新世界。
1日和4日,实现了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
等了几十亿年,月亮始终背对着地球另一边的山荒地,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地球来客。
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东经南纬附近的预选降落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发回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特写图像,揭开了古代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从2018年12月8日发射到2019年1月3日顺利到达,嫦娥四号已经完成了从地球到月球约40万公里的旅程。她着陆后,静止着陆器和月球车被部署到月球表面,两者都携带了一系列探测仪器来探测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并进行生物实验。
月球总有一面背离地球,不像正面那么平。很难准确选择降落区域和降落。嫦娥四号将降落在该领域从未探索过的处女地,或者说会有突破性的发现,同时可以填补射电天文学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嫦娥四号把我国的航天器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5G商业许可证
正式分发
5G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全方位变革,将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第一年。
5G具有高速、低延迟、高可靠性的特点,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5G牌照的发放,中国5G建设将大大加快,这不仅会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还会极大地影响全球5G发展格局。
在技术标准上,中国倡导的5G概念、应用场景、技术指标已经纳入国际电信联盟的5G定义;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国率先启动5G技术研发实验,加快5G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目前,中国5G中频段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处于全球行业第一梯队,具备商用部署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三大运营商已经在各地投入巨资建设5G基站。5G牌照的发放有利于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
3科技创新委员会
敲锣开市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性时刻。7月22日,科技创新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因此,中国资本市场向技术创新企业敞开大门。在未来国际科技实力的竞争中,科技创新板将成为中国硬科技企业不断补充后续能量的大粮仓。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增量部门,科技创新委员会专注于支持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板的成立和首次在中国股市引入注册制度,被普遍认为是中国a股市场成立以来发行和上市制度最重大的变化。科技创新
8月1日,清华大学研发的全球首个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登上《自然》杂志封面。该芯片结合了类脑计算和基于计算机科学的机器学习,有望提高各种系统的能力,促进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发展。原则上,人工通用智能系统可以执行人类能够完成的大多数任务。
开发人工通用智能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神经科学,尽可能模拟人脑;另一种是面向计算机科学的,允许计算机运行机器学习算法。但是两个系统使用的平台不同,互不兼容,极大地限制了人工通用智能的发展。
新芯片结合了两条路线,名为天空运动。由该芯片驱动的自驱动自行车可以实现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检测、跟踪、自动避障、越障、语音理解、自主决策等功能。展示了未来人工智能平台的潜力。
5首次验证
长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
由于通信光纤的损耗和探测器的噪声,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通常只能在100公里内获得较高的编码率。目前最远的编码距离是2016年潘建伟团队实现的404公里。
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案——双场量子密钥分配方案,该方案巧妙地利用单光子干涉的特性,使量子密钥分配的比特率在长距离保持在较高水平。今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等科学家在真实环境下完成了300 km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结果于9月份正式公布。
这种双场量子密钥就像双胞胎一起工作,大大提高了比特率。基于发送和不发送的双域量子密钥分配方案大大提高了相位噪声的容限和安全性。在实际环境中,双场量子密钥分发是在相位剧烈变化的300 km光纤信道上实现的。该方案还验证了700公里以上光纤远程量子密钥分发的可行性,有望成为新一代远程城际量子密钥分发的基础。被业内专家评价为实际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的重要里程碑。
6用基因编辑干细胞
艾滋病的治疗
一次性治愈艾滋病?一旦在可预见的未来
的梦想,已触手可及。9月公布的一个成就是:中国科学家基因编辑了人体造血干细胞,失活CCR5基因,并移植到HIV感染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产生效果。这名艾滋病病毒阳性的中国男性手术后表现良好并观察了19个月。虽没完全清除艾滋病病毒,但也没有出现令人担忧的诱发癌症或遗传损伤的副作用。十几年前,科学家偶然发现了一个奇迹:2007年,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的蒂莫西&;雷&;布朗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捐赠者的细胞具有阻断HIV的CCR5突变,布朗因此治愈了他的白血病和艾滋病。复制柏林病人的奇迹是困难的。干细胞进入新环境其实很脆弱,患者进行了清髓,如果基因编辑后的干细胞难以存活,患者将有生命危险。
在先期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中国团队摸索多种条件,建立能进行基因编辑的造血干细胞的预处理方法,不仅让它活跃,还不破坏它的多能潜力、稳态和生存能力。基因编辑的T细胞体现了更强的抗敌能力,在T细胞总数量占比上从2.96%增加到4.39%,相当于提高了1.5倍。研究团队后续还将继续摸索,达到治愈的目标。
7首次解析
非洲猪瘟病毒结构
非洲猪瘟,生猪养殖户的一场噩梦。这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猪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类型多,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可逃避宿主免疫细胞的清除,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有效疫苗。
10月,《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学者解析非洲猪瘟病毒精细三维结构的论文。这是一种正二十面体的巨大病毒,由基因组、核心壳层、双层内膜、衣壳和外膜5层组成,病毒颗粒包含3万余个蛋白亚基,组装成直径约260纳米的球形颗粒。以前盲人摸象,如今看到了病毒全貌,疫苗研发可以更有针对性。
这是国际上首次解析非洲猪瘟病毒结构,为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入侵宿主细胞以及逃避和对抗宿主抗病毒免疫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为开发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
870倍太阳质量
黑洞发现,远超理论预言上限
2016年初,中国科学家开始利用观测了3000多个双星天体,其中一颗走路拉风的B型星引起关注,并进而发现它的伙伴是一颗黑洞,有70倍太阳质量,刷新了人类对于恒星级黑洞质量上限的认知。
目前恒星演化模型只允许在太阳金属丰度下形成最大为2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现有理论认为,恒星在形成黑洞前,会吹出星风丧失物质,因此恒星级黑洞不会特别重。最重的恒星,形成的黑洞也就20多个太阳质量。之前发现的黑洞都没超过这个量级。LB-1的发现可能意味着有关恒星演化形成黑洞的理论将被改写,或者以前某种黑洞形成机制被忽视。
这颗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标志着利用巡天优势搜寻黑洞新时代的到来。光谱之王才能发现黑洞之王。相信未来会有一批平静态黑洞现身,揭开这个黑暗家族的内幕。
9首艘国产航母
山东号服役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号12月17日下午在海南军港交付海军,习近平亲自出席交接入列仪式。12月26日,山东号驶过台湾海峡,一举一动牵动着网民的心。
山东号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一艘航空母舰,比起辽宁号有不少改进,型号为002型,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
山东号有三个足球场长,使用常规动力推进,将搭载歼-15B战斗机以及其他型号舰载机。固定翼舰载机将采用滑跃起飞。据媒体报道,山东号可搭载36架歼-15舰载机,而辽宁号只能搭载24架。与辽宁号相比,山东号略大一点,而舰岛尺寸有缩短;甲板设计经过优化,扩大了飞行甲板面积,可停放更多舰载机。山东号的滑跃甲板的角度也比辽宁号低两度,这样更加省油。另外,山东号的内部舱室、机库、电子系统、弹药升降机、舰载武器等均优化了设计,提升了战力。
航母的设计制造较为复杂,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和科技水准。山东舰顺利完成建造、海试,正式交付海军,说明中国已通过了设计建造航母的毕业考试。
10长征五号火箭
成功复出
时隔两年多,中国推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以下简称长五)再一次发射,并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轨道。长五是中国现役起飞质量最大、芯级直径最粗、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也称胖五。它身高57米,箭体直径达到5米,起飞重量达870吨。它的近地轨道最大有效载荷25吨,相当于一次将16辆小汽车送入太空。探月三期、火星探测、载人空间站&;&;未来,众多航天工程的实施都指望它。
长五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和煤油,液氢必须保存在零下253摄氏度的环境,这也让长五成为一颗冰箭。发动机研制不容易,比如薄壁大直径燃料槽是国际机密技术,焊接工艺和结构设计全靠自己摸索。
长五的制造基地设于沿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由于火车不便运输长五的大身板,它经过海上运输到达海南文昌全球为数不多的低纬度火箭发射场。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遥一首飞成功,但经历了发射前惊心动魄的三小时;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发射任务失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长征五号遥三火箭于12月27日点火升空,一切顺利,宣告复出成功。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2019年中国科学热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