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份,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拉闸限电。事实上,这是从上半年就已经开始的,只是最近限电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
有一种说法很受欢迎,有人说中国这么干,就是拒绝被外国资本收割。因为原材料价格疯涨,但是我们出口的商品却卖不上好价钱,老外不仅通过印纸币让我们白白给他们生产商品,而且还在原材料上大赚我们一笔。现在我们通过限电可以打破资本的阴谋,让他们买不到商品,让他们的物价飞涨。所以有些观点认为,这又是一步妙棋、高招,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先来讲一下目前的经济形势,一个词形容,就是“下行压力”比较大。大家都看到了,最近几个月我们的CPI增幅持续下降。CPI是反映经济趋势的一个先行指标。当大家生意都很好做的时候,CPI增幅是不可能持续下降的。
打个比方:当大家都争先恐后购买螃蟹的时候,螃蟹价格会跌还是涨?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那么在目前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果限电是我们主动出击、反击欧美的一步大棋,在看到反击效果之前,是不是会把自己的经济先搞坏了?所以这可能吗?
经济布局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从广东到吉林,涉及多少企业,涉及多少家庭?换一个角度来看,原材料价格大涨,真的是因为中国工厂满血复活,从而导致外国资本抓住时机来收割我们的财富吗?
我们以天然气为例,天然气同样属于大宗商品,只不过中国对它的依赖性相对比较小,而欧洲国家非常依赖天然气,不仅是用于取暖,出于环保考虑,很多欧洲国家的发电厂也是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
比如英国,用煤发电的占比只有1.8%,而天然气发电占比达35.7%。2020年6月到2021年9月,天然气价格上涨了200%,目前价格是当时的3倍。欧洲国家现在同样面临严重的电荒,英国的电价在1年内已经暴涨了7倍!
如果我们搞限电是一招主动反击的妙棋,那欧洲国家不也缺电吗?天然气价格飞涨,又是国际资本在收割谁呢?所以阴谋论是站不住脚的。历次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后,货币政策放松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从纯市场化的角度,我们的电价早该上涨了,但国家为了保护民生,迟迟没有让电价上涨。煤电目前仍然是中国电力的主要来源,而动力煤价格从2020年6月到2021年9月,上涨了139%,目前价格是当时的2.39倍左右。这比天然气价格上涨幅度小了不少。如果是外国资本要收割我们,是不是应该煤价涨得更猛才对呢?
退一万步来讲,如果我们要通过减少出口来反击,那完全可以采用自我杀伤力更小的精准狙击方式,而不是采用限电。比如加强出口检验检疫、减缓出口手续流程办理、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等等,我们可以有很多办法达成同样的目的,而不是让企业无差别地受到停电影响。
那么目前中国多个地方出现的限电,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一是煤炭价格大涨,电厂亏损严重,用煤库存紧张,导致火电厂没有办法全负荷运转。这里边还涉及到煤炭进口的问题,就算电价涨上来,电厂用煤紧张的局面短期内也难以改观;
二是很多省份能耗超标,用电用得太多了。比如辽宁,根据辽宁公布的数据,2021年前8个月,它的用电量比去年增加了9.47%。要是不加以控制,碳中和的目标还怎么完成?
国家发改委在2021年8月份对各省上半年的能耗情况发布过一个警示,其中青海、宁夏、广东、福建、江苏等等,多个省份是被亮了红灯的,它们的能耗强度不减反增。所以这些省份的限电是广泛的,而不是仅仅针对出口生产企业。
也许很快我们就会看到用电政策向出口生产企业倾斜。一方面,目前国内消费数据不振,稳住出口大局,是眼下稳住经济基本面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已经签订了出口订单,如果因为限电而导致大面积违约,这不仅是企业能不能赚钱的问题,而是要支付多大一笔违约金的问题。而且,最终它消耗的是央行的外汇储备,付出去的违约金都是美元、欧元等国际支付货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