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大的政策是限电,政策的意图非常清晰,限电降产能。限电带来的效果到底怎么样?现在有个直接的效果,就是国际运费立即降价了,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01
今年4月份运费节节攀升,往年40集装箱运费大概就1000~2000美金。现在就变成2万美金,这样涨了10倍到20倍。加大了物流的成本。涨价的原因是两个,一个是港口的卸货不及时堵塞,导致集装箱运转不起来,当然这背后也跟疫情有关。二个是确实集装箱供不应求,原因是什么?发货量大。这一次限贷令一推出,立竿见影降价。从运输部门来看,由于限电量明显感觉发货少了,明显感觉价格下来了。
美森报价平台,原来的报价是30元/公斤。现在一下降到20元/每公斤,而且个别的基本盘可以到16 ,17 ,18元,甚至个别还能报到13 ,14元。上一周还报20 ,21 ,22元/公斤的样子,发生断崖式下跌的趋势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和现代利用的节奏是一致的。原来由于运力紧张导致价格上升,现在由于运力缓解导致价格下跌。这是我们看得到限电带来的直接的情况。
02
大家都知道这一次限定令叫能耗双空措施。完整的说是《关于完善能源消耗的强度和管控方案》,能耗管控方案,实际上是针对今年上半年一直到现在,整个国际局势做出的政策。
第一,原材料涨价加大成本。
我们发现现在国外的到中国来采购的货物特别多,现在在跨境电商过程中,全部跨境电商有46%是来自于中国。这样的话巨大的采购量本来是个好事情,中国的贸易活跃。但是由于这中间贸易存在两个环节。一个是生产环节,一个是销售环节。
我们的生产环节由于很多原材料是从国外采购的,西方某些大国就把价格涨上来了,比如说矿石的问题,比如说煤炭石油问题。这些原材料一涨价,导致我们原有仅存的利润被侵蚀了。
第二,售价不高,存在微利,甚至亏损情况。
我们向国外卖的时候,由于我们国内的产能充足,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卖不出价钱。很多外贸企业是微利甚至是亏本。这样的话使我们有一种土话讲叫白忙活的现象。
03
如何破局?,促使高层下决心要控制产能。怎么控制?先限电,让生产产能降下来。
限电令起到一举多得作用。因为能耗控制和碳达峰有很大关系,因为今年的用电量太大,产能扩张速度太快了。导致煤炭不够用,煤炭的消耗量过大,必然是碳排放大。碳的排放大,也不能完成我们今年的碳排放的目标。这样使我们要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这是针对气候要完成的任务。
与此同时由于对煤的需要量大,特别紧俏,因此煤的价格上涨的幅度比较大。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国内的发电厂出现煤价涨,电价不涨,亏损的现象。每发一度电亏一两毛钱。但是用电输送到居民,输送到工业企业,是赔着钱的。
这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解用电的量的问题,用电量降下来了,煤的价格就降下来了。所以我们现在采取限电的方式,将居民用电限制,将工业用电限制,将整个的使用电的使用量下降以后,煤炭的价格就开始趋缓了,煤炭的使用量也就趋缓了,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现在已经立竿见影。
第三点,我们现在碰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对方涨价,我们利润减少,我们输出的东西价格不是提高,产生一个输入性通胀,就是我们拿回来的是美金,结果又没挣着钱,美金多了以后,自然就是我们的国内通货膨胀会产生。
所以我们要减少国际贸易的总量,这是很大的因素。
04
从上述分析来看,国际运价的变化跟运量是有直接关系的。尽管在此前像马士基等这样国际物流巨头,提出了不涨价。但是不涨价,运费是跟运量是直接关系的。运量大没有办法只能涨价。这是我们分析到这得出结论。
我们的结论就是限电令导致产能降低产能降低,导致出口量减少。出口少,采购就减少,这样的话就是国际的运输降低。国际的运价立竿见影的下降。
05
现在就要看得到下一步的问题,就是限电令能持续多长时间?
目前我们来看在国内的限电令,无论是浙江,无论是广东还是江苏,普遍是执行到9月底,大概有半个月的限电令。有的地方是开K二限三,有的是开一限六。有些工业园像浙江的有些工业园就停了。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市场有一个预期,限电不可能长期持续。国庆节后可能会恢复。因此产能还会恢复。尽管这一次我们的国际物流的价格降下来。但是由于国外的需求是存在的,如果国外的需求一旦重新恢复,国外港口的堆积的货物消化完了以后,又重新对中国的订单加大。这边最近也看得到,美国也出现了肯德基没有鸡腿可以炸的问题,英国也出现了货物的货架的东西被抢购一空的现象。这说明巨大的需求还会存在。
这一次限电令以后带来的物价上涨可能会延续,所可能会国内的贸易企业利润提高,国内的制造企业盈利会提高,同时又能减少国际输入性的通胀,带来价格上涨现象,这是我们今天做的分析。
总之长远来看,只有我们的商品价格上涨,我们才能够挣钱,才能够抵御国外的输入性通胀现象。
这是今天针对于限电令我们做的解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