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秘密访华”重演?美国需要释放更多诚意

发布一下 2372 0
“基辛格秘密访华”重演?美国需要释放更多诚意


文/行走斯图卡

中国成功营救华为高管孟晚舟女士,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的讨论依旧没有结束。不少专家和媒体开始将目光转向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未来的关系发展,毕竟有了这个积极信号,不少国家开始希望中美能够尽早结束由前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对抗。

9月27日,香港《南华早报》发布独家报道,披露高盛前总裁、巴瑞克黄金执行董事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早在8月底就秘密访问过北京;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他是商业机构的高管,讨论的却是美国政府高官应该讨论的议题,包括气候变化、新疆问题和中美重启双边谈判等。

《南华早报》认为,桑顿是目前少数能够与中方高层说得上话的人,他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中间人角色,在中美之间传递信息和政策立场;报道将他秘密访问北京,形容为“性质上与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类似”。

报道还提到,中方通过桑顿再次向美国传达了“不称霸、不谋求势力范围,也不寻求取代美国”的基本政策立场,同时也对美国的双重标准、单边主义等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并且提醒美方“延续特朗普式强硬姿态不会有任何作用”,如果美国想展开合作,就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应当把中国视为平等的对手。

目前中美两国政府都没有证实这篇报道,但如果消息属实也不用大惊小怪。中国和美国都是能够影响全球格局的大国,陷入对抗状态不仅不利于世界,也不符合两国利益,保持必要的沟通渠道也是应该的。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外长最近也对中美关系前景作出表态。9月27日,王毅外长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举行视频会晤;王毅外长表示:中美关系的是非曲直一目了然。面对美方的无理打压和造谣抹黑,中方别无选择,只能坚决应对,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中国人民的正当发展权利。他还指出:中方最近已经注意到,美方近期表示不希望对抗,不搞冷战,希望两国关系重回正轨。但关键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使美国对华政策回到理性务实的轨道上来。

目前美国内部危机重重,除了耳熟能详的新冠疫情、社会撕裂等问题外,经济危机也十分急迫。商品物流和供应链遭遇阻滞,不少地方的超市日常生活用品开始限购;9月27日,共和党在国会参议院再次阻止联邦债务上限法案通过,让联邦政府面临关闭风险,同时也增加了美国在10月份出现主权债务违约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拜登不敢继续浪下去了,必须寻求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国家渡过难关。一味地攻击中国,或许可以是在华盛顿捞取政治资本的“财富密码”,但是将美国内部搞得一塌糊涂,对中国再高调也无济于事——特朗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拜登也不得不在对华问题上趋于理性。

但是我们也要牢记,美国的理性只是暂时的、蛮横才是长期的;拜登作出不希望对抗和冷战的宣言,那是因为形势所迫、不得不认错。如果美国恢复了元气,一定会再对中国龇牙咧嘴,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

另一方面,与美国全面对抗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一旦陷入大国冲突,将会是文明的浩劫。我们既不能做东郭先生,要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也要注意方法和尺度,避免狗急跳墙。

美国虽然已经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但是依旧没有放弃所谓“大国竞争”和“遏制”战略,依旧维持着大量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但我们坚信,只要能够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争、坚持人民战争,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