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呢?这简直就是…无语了!”
“星系的旋转,星球的旋转,粒子自旋,所有宏观及微观的旋转就是证据,粒子会无缘无故的自旋吗?粒子自身携带角动量吗?我从出生就带着两万块钱来了吗?显然不是,这就是大脑一直极为擅长干的事情,搞不清楚的事,取个名词,找个规律,然后就告诉自己我知道了。那为什么会带有角动量?为什么要旋转?”
“不知道。”
“做个假想,假想在一个无限宽广的马路上,挤满了以无限速度拼命奔跑的人,你也是其中之一,当你跑不动了想停下来了,会发生什么事?”
“马路上!跑不动!如果别人都在跑,我停下来,别人肯定用力推我,要不会把我推倒,没推倒可能会…哦!转圈!嘿!有点意思!大尺度和小尺度之间的映射!原来别人推我,我能转圈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嗯!不对,不对,哪里不对劲?哦,如果光本身不会运动,是被裹携向前,那么光也只能被动向某方向移动,为什么光能从光源处同时向四面八方移动呢。”
“说到方位,就必须提到参照物,没有参照物,方位怎么单独存在?什么前后上下左右,根本不能单独存在,而在宇宙场中根本不存在可参照的东西,四方就上下,没有方位,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因为也没有开始之前的时间作为参照,而造物者只因无限而孤独。”
“四方就是上下!有点烧脑!但似乎又有点像弦论中描述的很多维度的蜷缩”
“并且…”
“并且什么?”
“并且还能顺便解释为什么星球呈球状,星系呈扁平状以及为什么星系中心具有巨大质量而周围的行星转了数亿年也不会掉落到星系中心,以及为什么天体悬浮在空间,在微观上信息集合成粒子时,粒子中携带的信息密度大于空间中信密度,这大小之间就会产生一个渐变的信息场,这就是天体轨道问题,天体的运行轨道只会在两者信息场数值一致的轨道上运行,因为是渐变信息场,所以信息场数值一致,意味着没有信息差,爱因斯坦管这个叫时空弯曲,用曲率来解释天体的运行,有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银河系中心的曲率应该会超级大,超级大意味着银心周边的天体会坠入银心,而事实却没有,你难道没发现那些科学家用床单做这个实验时,只要把小球扔进去,小球很快就掉到中间和大球碰在一起吗?。”
“或许是银心曲率不够大,或许有其他的各种力。”
“如果曲率更大,更大,不意味着银心周围的天体坠入银心会更快么?如果曲率更小不就意味着小尺度恒星周围的行星会离其恒星更远,但在各天体在其运行比例上却是相同,并没有差距,显然是自相矛盾了,但用各种力来解释太乱了,明明只用一种力就可以解释所有现象,为什么非弄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名词呢?两且时空弯曲无法解释所有的天体轨道会随时间的逝去而不停的均匀的改变其运动轨迹。说回到那个微观信息场,而那信息场中的微观粒子也就被无限速度的信息推动着自旋,在这个渐变的信息场中所有的信息集合体与其他信息集合体都存在于与自身信息场互为平衡的轨道,即互为结合的粒子与粒子只能在信息参数平衡的空间运行,宏观上,地球存在的位置即是地球信息场与太阳信息场参数平衡的位置,需要理解的是太阳周边有个渐变信息场,而地球周边也有渐变信息场,两个信息场中就会存在一条互为平衡的轨道,理论上在太阳本身信息场不变的情况下,地球会永远运行下去,但太阳以及银河系的活动倒致质量损失,也就是信息损失,那么信息场也会渐变,这就是为什么一亿年了地球就挪动了一点轨道,因为太阳就损失了那么多信息量,也就顺便的顺便解释了为什么太阳年龄和地球年龄几乎差不多,因为他们只能同时形成,也就是无论天体有多大,围绕他运行的只能在与他互为平衡的信息参数轨道,或者说在某个信息参数缺失平衡的地方会出现一颗天体进行弥补,宇宙中所有的形成都在严密配合,没有无缘无故,而那个轨道可以理解为水流只能在地面流敞而不会突然流向空中。”
“那么,那个信息参数最小…?”
“这个还真难倒我了,那个参数的文字表示是:具有无限小无限速度的信息值,那是数学大厦的边界线,是数学王国的禁区,而物质的最小单位可以表示为:可以用数字表示的信息场。”
“哦!数学的尽头!”
“那么你现在有没有发现空间与能量的关系没有?”
“你的意思是分布在空间中的不可测量信息就是所谓暗能量?因为那所谓需要被测量的暗能量就是那空间本身。”
“咦,你也能理解了,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暗能量能暗物质能占宇宙质量的百分之九十五,想想没有可观测物质的空间占整个空间的比,就知道这是唯一合理,且满足其所有条件的理论。”
“那宇宙膨胀…”
“这是个荒谬的理论,那是他们自己膨胀了,宇宙己经没有外在空间了,怎么还能往外膨胀呢?假如有外在空间,那外在空间不也是宇宙吗?如果只是星系间远离,怎么能叫宇宙膨胀呢?难道空间不是宇宙的一部分?他们在测量到可观测物质只占4.9%宇宙质量的同时又认为4.9%质量之间的远离叫宇宙膨胀,不就是等于管一条猪尾巴叫猪吗?并且从超级宏观上来看,宇宙可观测物质是均匀分布,只因每一个物质都存在于信息差平衡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在超级宏观态,物质其实跑不了太远,也就是即使在整个宇宙中自然出现一颗极大的游离天体是不可能的,如果出现了,也只是因为其他剧烈的恒星运动将其行星甩出去,因为行星不会形成核反应,不会缓慢释放信息量,当其存在的恒星系统剧烈失衡时,其行星就可能被一脚踢出其系统,因此太空中有极多的陨石,和一些小行星,四处窜动。”
“没有膨胀,也就没有奇点,没有大爆炸,哦!先生,我承认我现在有些失落,不是失落于巴黎铁塔下,而是失落于巴黎铁塔上!在那个尖尖的地方孤独且至美!关于那即死又活的猫,我想我已经有答案了,那宇宙会走向灭亡吗?”
“你又绕回来了,是我没表达清楚吗?宇宙是信息构成,真正的信息本身不会丢失,就是你的钱包丢了,那是对于你来说丢了,但对于地球来说并没有,你的钱包在地球上某个角落,因为,它想静静,这就是质量守恒了,电脑上信息才会丢失,而那只能说电脑读不出信息了,而由信息运动构成的物质世界相对于宇宙热寂来说其实是种混乱,所以,你听说过墒增吗?那个对于墒增的定义并没有问题,但那个定义如果换成对方的角度也是成立的,这就完美解释了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而之所物质会组织成生命,就是因为极小的由信息构成的物质本身就是一个极小的稳定系统,由小的稳定系统构成大的稳定系统也印证了全息理论的某些论点,小系统与大系统之间存在映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由极小尺度信息在信息场中形成的物质的堆砌是以数学几何的方式进行,也就是无论多大的数字都可以表示为1的倍数,如分形几何,极其它之物质结构,一个粒子,两个粒子这种联结方式组织架构了整个可观测宇宙,所以在数学几何层面才可以表达出宇宙各层面的关系,当超过了粒子层面,数学几何就会失效,因为在那个无声的世界里,没有粒子,没有数字,存在却又无法观测,当宇宙达到热寂平衡点之时就是所有的物质都消失了,信息间不在产生联结粒子,宇宙信息结构就达到了完美的秩序,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完美秩序,并不会真实发生,因为信息会一直产生运动,但当宇宙绝大部分物质被分解为极小尺度信息时,相对于空间的尺度信息密度会增大,当信息密度达到临界点时,即形成新的尘埃云时,新的物质,新的恒星,新的昼夜不息的永恒,又会重新云集,这就是宇宙的刹那即是永恒。”
“精彩,太美了,新的希望,永恒的希望,生生不息的希望,我似乎看见了宇宙的尽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